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越来越紧密,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吸引了众多外企的目光。

尤其是经过2020年这次突发事件之后,很多外企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不减反增,工信部的调查数据就表明,40%的外企都打算增加对华投资。

正因如此,商务部的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我国的消费规模有望在2020年达到45万亿元,“升级”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吸收的外资也有希望超过201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这不,又一外企打算撤出中国,不惜倒贴160亿也要走,这家外企就是法国汽车巨头“标致雪铁龙”。

标致雪铁龙在国内一度十分辉煌,可由于种种原因,口碑和销量都逐渐下滑。财报显示,公司2019年在华销量大幅下滑,整个中国加上东南亚地区都只卖出了117万辆,全球业绩在上涨,在中国市场却亏了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6亿元。

这也一度引发了人们对于它会不会退出中国市场的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2019年4月,集团的高管卡洛斯·唐唯还曾用两个“绝对”来强调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可7个月以后,集团就宣布出售与长安合资公司的股份,并出售了深圳工厂。

2020年5月底,标致雪铁龙又宣布,要将其在中国的电池生产线迁回法国,为此不惜斥巨资,与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集团一同投资约20亿欧元,也就是约160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分析,亏损是标致雪铁龙退出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标致雪铁龙并不是唯一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外企,此前在中国年入3500亿的三星也关闭了在华工厂,将生产基地迁到了越南。

但从整体数量来看,像这样选择撤离中国市场的外企依然是少数,也有像通用汽车这样,拒绝美国抛出的高额补贴,坚守中国市场的外企巨头。

对于这类现象,中国官方也已经有所表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5月底,央行行长宣布将继续落实好相关的金融开放措施,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商务部也明确表示,目前并没有出现外资大规模撤离、产业链外迁的情况,反倒因为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等,不少跨国公司都在考虑来华投资。

商务部部长钟山更是说道:“随着我国市场的扩大、经济的发展,相信聪明的外商一定不会放弃庞大的中国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不止外商,许多已经“走出去”的国内商人也都纷纷“回来了”。

李嘉诚曾经卖掉了国内的大部分资产,去英国投资了4000亿,不过受英国脱欧以及这次突发事件的影响,恐怕损失不小。

自2019年底,李嘉诚又重新布局国内,斥资24亿收购了上海的三林印象城,又与内地的吉电股份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占股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曾经投资100亿美元赴美建厂,还打算随苹果将国内的生产线迁往印度。不过一年多过去,两边的建厂计划都进行得并不顺利,郭台铭也默默地将目光转回了国内,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约,计划在当地建设新的项目。

由此看来,中国市场并不会离不开谁,但需要中国市场的大有人在,少数的撤离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毕竟优质的资本都懂得“用脚投票”。

在这个问题上,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