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农村趣事,交流农业知识,做幸福农民!欢迎关注家乡守村人

我国是养猪大国,对于猪的饲养量可以说居世界之首,每年的存栏和出栏数量超过一个亿。所以在养猪的过程中,从饲料、防疫和卫生,都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有种病情却不能很好的控制,那就是猪流感。提到猪流感,有人谈虎色变,有的人却风轻云淡,为什么小小的流感却能混的风生水起呢?主要是因为这四个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猪的“流感病毒”对猪的死亡率不高,导致人们放松警惕

对于一些规模化的养猪场而言,猪流感是普遍存在的难以被根除的问题,一直在我国猪群中广泛存在。它是一种群发性疾病,但是因其发病后的死亡率不超过6%,而常常被人们忽视,得病后的猪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后,持续几天即可痊愈。所以大部分养殖户,认为猪流感对于经济影响并不大,所以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猪流感”的发病率高的吓人,让很多人“畏之如虎”

虽说猪流感的死亡率低,但是由于其特殊的传播性,导致病毒传播极为迅速,致使整个猪群在短时间内全部中标,而且这种流感病毒在猪的各个年龄段和各种品系中都可发生,发病率还特别高,最高可达到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强壮的猪能自愈,但是对仔、母猪来说可是“灭顶之灾”

猪的流感病毒可以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而且对于免疫系统并不完善的小猪仔,致死率可不仅仅是6%那么简单。所以从这两点看,猪流感对于养猪业造成的危害还是相当巨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人、禽、猪,流感的“加工厂”

通过研究发现,水禽类的流感病毒可以直接传染给家禽和哺乳动物,而家禽或猪的流感病毒又可以传染给人。然后人类的流感病毒通过猪体内和其他流感病毒的基因重新排列,再传染给水禽类。在这期间猪既可以作为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又可以成为禽流感人流感病毒的储存宿主。

这也就导致了猪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异和重新排列,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猪流感常见的临床反应是反复发作。更致命的是,这种病毒在禽类中多表现为不显性感染,所以非常不容易被人察觉,所以此类病毒感染防不胜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猪流感病毒的变异特点,导致目前市场上缺少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给养殖业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为了避免损失,最有效的预防猪流感的方法就是病前预防。

一、饲料

对于大型养殖场来说,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给猪饲喂专门的、足量的全价饲料。这样才能提高猪的体质,从而增强抗病能力。切记,不要贪图一时便宜,把发霉变质的饲料给猪吃,这样会得不偿失。如果饲料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引发猪的很多疾病,其中,就包括猪流感病毒感染。那样可就不是省下来的几个饲料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通风

我们都知道猪的流感病毒是一种肺部疾病,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所以在猪的饲养过程中,要保持猪舍有流动的新鲜空气,让猪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只有猪舍内空气良好,才可以避免猪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大型养殖场来说,要积极监控猪舍内氨气的含量,如果氨气过量超标,不仅会影响猪的健康,对于饲养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是极大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猪舍内的氨气是从哪里来的呢?其主要有两个来源。

1.肠道

第一种氨气来源就是猪的肠胃通道,当尿氮被尿酶水解后,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将尿氮分解成为氨气和二氧化碳。

2.堆积粪便

我们都知道沼气池可以发生氨气,猪舍内堆积的粪便,尿液和饲料的残渣等分解之后,也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其中的过程,和沼气池原理类似,所以大型养殖场内如果不加强通风,氨气超标,会给猪和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全进、全出

对育肥猪来讲,流感病毒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是对于仔猪和母猪的死亡率却非常高。所以在猪的饲养过程中,最好采取全进全出的模式,避免不同年龄段的猪之间互相感染,做好分群隔离,加强对正处于保育期的小猪仔的防疫管理。

而且每一栋猪舍中不同批次的生猪,在生产时间上要拉开距离,这样才能让空舍隔离和消毒的时间。只有这一系列工作做好,才能有效地消灭传染源,只有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改变禽、畜混养的习惯

我国虽然有很多大型养猪场,但是散户养殖还是占着很大比例的。在一些普通散户中,猪和其他动物混养的情况很常见,特别是鸡、鸭、鹅等这些禽类。我们知道猪可以成为禽、猪、人流感的共同宿主和变异加工厂,所以我们要防止猪和家禽之间互相感染,导致流感病毒的突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猪流感,虽然传播率很高,但是如果我们养殖过程中能够科学管理,提前预防,还是可以防止流感病毒的兴风作浪,只有多了解流感病毒的特性,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