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生活在山区,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甚至在夜阑人静时,出门都要靠手电筒照明,否则可能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因为并非每条街道都有路灯。

但我却喜欢在晴朗的、没有月亮的夜晚,看漫天的繁星,看浩瀚的银河。从小便对茫茫宇宙有天生的向往,正是这种向往,让我在仰望星空时,将思绪抛向无穷的天际、茫茫的未知……

后来去了城市,在美院学习的几年里,沉浸于艺术的海洋中,我暂时忘却了曾经魂牵梦萦的星空,似乎也适应了聒噪的都市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从拉斐尔到莫奈,再到新印象派的修拉,他们都让我着迷。直至接触到梵高,这位经历非凡的艺术大师,前者在我心中的位置,犹如城市的夜空之于记忆中的夜空,明显地黯然失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吸引我深入了解梵高的,不是他那些热情强烈的向日葵组画,而是那幅梦幻般、美到惊艳的《星月夜》。所以多年以来,我的电脑桌面,以及现在的手机屏保,从未改变过主题,用的始终都是这幅迷人的、以蓝黄互补色为主的星空图画。

鲜为人知的是,这幅梵高最重要的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排名前十的名画,却诞生于精神病院。画面中那片天空,正是梵高通过医院的窗口所看到的。

作为后印象派三杰之一的梵高,他的绘画风格是表现主义,即通过热情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以不懂艺术,可以不了解梵高,但几乎没有人在看到《星月夜》后不为所动。梵高所画的不是现实中的星空,而是他的精神世界。

画面中那狂妄的黄、冷静的蓝,以及充满动感的、有如漩涡般卷曲的星云,不是随便每个人,仅用眼睛便可以捕捉到的。

《星月夜》中,天空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四分之三的比例,这说明它所代表的茫茫宇宙,也是梵高向往的地方。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梦想、希望和天堂都来自于那片遥远而广阔的未知世界。这便是天空能够引发人们无限遐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可以抵达那个世界的力量,是无穷的生命力和虔诚的信仰。因而在画面前方,梵高画了一棵巨大的丝柏树,像一团黑色的火焰般直冲云霄。

这一时期的画作,对于生命力的表达,丝柏树取代了从前的向日葵。远处的村庄和教堂,是医院窗外所没有的,来自于梵高自己的想象。而在所有建筑物中教堂的尖顶最高,它代表着信仰与救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向日葵到丝柏树,梵高死亡之谜

从向日葵到丝柏树,一个是落在地上的太阳,有火一般的热情;一个是直冲云霄的“烈焰”,都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如此热爱生命、热衷于歌颂生命的人,怎么可能自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曾一度怀疑梵高自杀的传闻,幸好近些年来学者的研究也有突破性进展。通过弹道学分析,自杀很难达到那种子弹的倾斜角度。并且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考证,学者们甚至锁定了凶手。

2017年上映的一部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正是以追溯梵高死因为线索展开情节的。影片对于梵高是自杀还是他杀,虽然最终没有定论,但却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同时也让人们更多地关注并理解梵高,这颗痛苦、赤诚、伟大而孤独的灵魂,是如何燃烧掉自己的全部生命力,执着于艺术创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梵高的精神疾病,这点倒是毋庸置疑的。入住圣保罗精神病院的几个月前,他因性格及创作理念上的分歧,与自己邀来同住的高更彻底闹翻,并且割下了一片耳朵,送给两人共同认识的一名女性。

值得庆幸的是,正是入院治疗这一重要决定,将梵高的艺术推向最高峰。包括《星月夜》在内的一系列重要作品,都诞生于这一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疯子不一定都是天才;天才可能全是疯子

这让我很是惊讶,记得早前读过一本书,叫做《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内容是作者对一些精神病患者的访谈记录。这些人在患病的同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却独特而深邃。

天才和疯子之间,或许真的仅有一纸之隔。所以我想,疯子不一定都是天才;但天才,却很可能全是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梵高若非英年早逝,他应该可以看见自己成名。因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许多画作已经引起不少知名印象派画家的关注,并意识到梵高很可能在走一条伟大的创新之路。在一本写作梵高的传记封面上,我曾见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用生命和孤独燃烧自己的旷世奇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旷世奇才”形容梵高,真的一点也不过分。可惜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时,梵高还名不见经传;或许茨威格出版《人类群星闪耀时》之前,梵高这颗星也不够耀眼,否则以他的艺术成就为蓝本,与书中亨德尔创作《弥赛亚》、歌德写作《玛丽恩巴德哀歌》以及《马赛曲》的诞生过程等篇章相比,真的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