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一篇简要介绍了清代闽籍学者陈寿祺的生平和学术贡献,最后也提到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家学。清代学术历来重视家学传承,家学也是清学本身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下面就接着介绍一下陈寿祺的儿子陈乔枞的生平和学术思想。
陈乔枞,字朴园,一字树滋,侯官(今福州)人。他幼承家学,中举后,以大挑知县赴江西任职。历任分宜、弋阳、德化、南城诸县县令,署袁州、临江、抚州知府。他擅长以经术整顿吏治,政绩官声都不错。
陈乔枞在学术上受其父影响很大。其父陈寿祺在临去世前,曾嘱托他:“尔好汉学,治经知师法,他日能成吾志,九原无憾矣!”于是陈乔枞搜集典籍,勒为定本,成《礼记郑读考》六卷,《三家诗遗说考》十五卷。《三家诗遗说考》是陈寿祺、陈乔枞父子在借鉴王应麟及清范家相等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家《诗》进行了全面辑佚研究,写成的杰作。陈氏父子的考订呈现出以下特点:贯彻师法、家法宗旨,推求钩沉遗说,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考订精审,间及校勘古本;把自己推崇三家《诗》义的观念,融汇到对材料的搜集和把握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著有《齐诗翼氏学疏证》,他认为“齐诗之学,宗旨有三:曰四始,曰五际,曰六情。皆以明天地阴阳终始之理,考人事盛衰得失之原,言王道治乱安危之故。” 《齐诗翼氏学疏证》为历来研究《齐诗》及“齐诗翼氏学”之重要著作。
在《尚书》学领域,陈乔枞著有《今文尚书经说考》。他认为:“二十九篇今文具存,十六篇既无今文可考,遂莫能尽通其义。凡古文易、书、诗、礼、论语、孝经所以传,悉由今文为之先驱,今文所无辄废。向微伏生,则万古长夜矣。欧阳、大小夏侯各守师法,苟能得其单辞片义,以寻千百年不传之绪,则今文之维持圣经於不坠者,岂浅鲜哉!” 此书是侯官陈氏家学的结晶,其内容反映了侯官陈氏尚书观。陈氏重视"博士说"的脉络,以其脉络来判断经师的学派。他强调东汉末期自先秦以来今文学是学问的中心,而古文学只是末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陈乔枞的学术观点,“凡所论列,一时名公硕彦莫不钦服。”阮元认为他,“析前人所未析。”汤金钊则评价他是“见博而思精”。当时搞汉学研究的宿儒已经不多了。唯独曾国藩看过他是书之后,认为是可以流传下去的杰作。把陈乔枞看作是除了惠栋、王念孙之外的传承绝学的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乔枞于六十一岁时去世。身后只留下一百多箱子私人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