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过了大半,“不太平”可以说是这大半年的关键词。从开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澳洲大火、中东蝗灾和点燃全美的暴动……已经让人类难以承受,而现在压在骆驼身上的稻草又多了一根——北极圈出现”血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拍中被污染的河流)

前不久,俄罗斯北极圈城市诺里尔斯克市的全球最大的镍和钯生厂商——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发电厂的燃油箱坍塌,柴油泄漏,超过2万吨柴油流进附件河道和土壤,染红北极圈河流。当地政府发现时,柴油已经漂了12公里,且部分流入海洋。

本以为这是一场意外加人祸,但目前来看,燃油箱坍塌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北极冻土层融化,导致储罐底下支撑柱突然的下沉,那么这可能只是一场单纯的人祸

6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宣布事发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州进入紧急状态。而国家渔业机构发言人德米特里·克洛科夫表示:“恢复受影响得该地区水系统得生态平衡将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据报道,泄露的柴油已经污染了350平方公里的区域。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专家说此次事故是俄罗斯现代历史上的第二大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宇航局6月初ESA卫星图)

极地”绿雪“、冰川融化……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已经让极地不堪重负,泄露的燃油更是让极地的本就脆弱的生态圈更加岌岌可危

燃油入海后,由于其密度小而漂浮在水面上,且一时难以挥发和溶解,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穿透性,影响海区的海空物质交换,从而使海洋产氧量减少,导致海洋生物窒息而死;燃油一旦粘附在海鸟等生物的体表和鳃上,其保暖、游泳、飞翔等能力便会丧失,加速物种灭绝;燃油所含有毒物质进入海洋生物食物链,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促进我们经济发展、方便我们生产生活的燃油一旦入海居然变成了污染生态环境的潘多拉魔盒?小科想说其实燃油在日常的运用中也同样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一把好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我们关系最为紧密的燃油汽车尾气中包含一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这些气体能阻碍反射到地球表面的阳光紫外线,太阳能被困在地球大气层中,导致温度变化,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特别是柴油车,作为公路运输的主要运输装备,数量庞大的柴油车活动程度高、燃油消耗量大,且排放位置处于近地面和人口集中区域,造成城市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

为此,我国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比如有关部门已经推出了国六的排放标准,并且一直都提倡大家购买新能源汽车。在这一点上,海南省走在了前列,打响禁售燃油车第一枪。2019年的1月8日,《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新闻发布会在海南海口举行,主体内容是海南省将于3月1日起,逐步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并加快充电桩、充电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将在2030年前禁止燃油汽车上路行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燃油,方便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同时又在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如海南省委书记刘海贵所说:”项目由再多得GDP、再多得税收,只要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得,我们都坚决不要。“燃油纵然有千般好处,但危害了绿水青山,也一样是”零容忍“。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一次又一次试探着她的底线,再不悬崖勒马,最后的恶果也只有我们自己承受。

关注科溯环境,了解更多环保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