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伯桐 ,字桐君,号月亭,广东番禺人。自幼随父学习经史。中举后,父亲去世,他居丧守孝,素食三年,同时也绝了去做官的想法。

他居家读书做学问,与两弟友善,侍奉老母,授徒为业,诲人不倦。对凡是来求学的,必尽情讲授,务使求学者有所得益,深受时人欢迎。史料记载他,“生平敬以持己,诚以待人。于学无所不窥,尤笃志经术。研经宗汉儒,而践履独取膺朱子。十三经注疏皆手自丹铅,四史及诸子名家文集过目悉能举其大要。惟有若无,实若虚,见人反抑然谦退,而乡里有义当出者,则勇往不少却。”可以说是一位学行俱佳的高士了。阮元督粤时,为培养人才,兴建学海堂,聘他为学长。后来两广总督邓廷桢也恳请林伯桐为他应考儿子做私塾教师。当时在穗的官员学者,没有不尊重林伯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治学方面,他以宋儒为法;治经,以汉学为宗。合宋学汉学二者所长,学有所归,提倡“道一”观。对于其同乡后学陈澧发扬汉宋兼采思想提供了思想资源。他赞赏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又主张遵循清儒顾炎武等的“通经自用”的朴实的学风。反对空谈理学,主张以通《诗》习《经》而求自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在经学、音韵、和方志学上都有所创获。

在人生哲学方面,林伯桐是通过训诂考据的方式来阐发其人生理想的。他的人生哲学既保留了传统儒家的精神,又体现出了岭南学者“开风气之先”的近代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伯桐于诸经无不通,研究毛诗用力颇多。他认为。“传笺不同者,大抵毛义为长,孔疏多以王肃语为毛意,又往往混郑於毛。为毛诗学者,当分别观之,庶几不失家法。”

林伯桐也是一位诗人,曾与张维屏等人筑云泉山馆于白云山,被称为“七子诗坛”。他的五言古诗写得相当简朴,而七律亦见清淡和平。 比如他有一首《秋日》诗:“豆花棚处稻花稠,绿野青山一片秋。诗思渺然人独立,夕阳林外看耕牛。” 就写得十分亲切自然。但他也不忘时事,他的诗中常露悲悯的心情。

他的著述相当多,可以说著作等身。他的《修本堂丛书》,有《毛诗通考》、《毛诗识小》、《史记蠡测》、《古谚笺》等,未刻的尚有《两粤水经注》等20 多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氏直到晚年才被授予德庆县学正的职位。综其一生,可以说是“抱道自重,从未以私干也。”

林伯桐于七十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