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大王(麻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是应老詹之约,准备再访凤凰岩的,到山脚看到割麦,就挪不动脚了,喊老调刹车,拿着手机一路小跑过去,还没打招呼就开始拍,视频拍了3条,照片拍了几十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田的另一头,发现一位大姐,喊了几声没应,大哥亲自过来“吼”了几句,我又开始“贪婪”地褥素材,又是三五条视频,几十张照片。最好的一张放在这里,感觉很潦草,大姐有些拘谨,没拍出神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催着上山,催着上小路,催着赶文联大部队,钻进茅草窠里找不到路,隔着屏幕搞了老詹一顿,原路返回到王家边村村委会,讨口水喝讨到卢医生这里。按照我和老调的性子,就是一顿狂挖,有价值的是卢医生懂中医,利用山上的中草药造福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老调坐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看着五星红旗随风飘扬,不远处的同行带着草帽正在卖力航拍,远处的文联队伍在山间若隐若现,感觉没我们什么事儿,商量着,把来时没拍的一路拍回去,第一个当然是zhuan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近了才知道这里叫做兴新社,视频发到平台上后,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开始看了两条,觉得杂乱无章、牵强附会、咬文嚼字,实在不是同类人,索性就没管,只是后面整理照片时,查阅资料,才有一丝明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一句我母亲教导的话,知识很宝贵,你学进去了,别人偷不走也抢不去。这些年,浪迹天涯,我在这家训上又加了一句,学到自己好,不予人前显摆,不予人后评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条小巷,被一栋洋楼占了一半,尝试各种角度,还是根除不了刺眼的水泥边子,留着也算是刻意的真实。土砖墙上的字,青石台阶下的猪槽,厕所革命埋下的环保化粪池,是现代文明进军农村的号角,我只是多看几眼,走个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遇到这样的土砖房子,都要拍照留念,生怕下次来的时候看不到了。深思一下,缓慢发展的乡村经济,有效保护了传统农耕风貌,让许多人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自然随意就是经典之作,现在很多人搞阳台经济,出发点是占有空间地皮,将人们的生活压制在有限的区域内,是否会影响人类进化?通俗点讲,现实生活里,精神文明极度缺乏,物质文明又被局限,天地变小,文化如何深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叉,以前在农村也算是很有江湖地位的,靠的是经济适用,现在摇身变成网红,它的价值看似被放大,其实是被束之高阁,变得没有价值。所以,自媒这玩意儿利弊参半,我们只服纪实,就像喜欢多年的《大屋湾》纪录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很多网红“前辈”告诉我,网络世界,只要有话题,一定能火起来。但是,挑起这个话题的是键盘侠,绝不是我们的本意。用沙扒搭埂,所有的焦点在沙扒上面,还牵扯了扒锄,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争论不休,最后又能怎样?输赢也只是网络虚拟世界茶余饭后的笑谈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调,闷坐在车里,没有看到动心的东西,他一般不会动手,这也是大师和小生的区别。初创者,就得多花时间去练手,多花时间去酝酿情绪,老资历从来不轻易出手,一是防止漏了马脚,二是出场之时要有足够的气质(氛围),三是观众要有足够的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调的点评还是非常犀利的,这张不够放飞自我,上面的天空留白太少,让这间充满创意的屋子失色不少,后期处理倒是可以渲染出天空,但是下面又不够接地气,所以整张都是差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建议补拍一张,还是老毛病,因为心中有更加向往的地方,那份焦急从上山就开始积攒,在这里已经按捺不住了,一刻也不想多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忘了拿草帽;拿了,又忘了端葫芦;端了,雅兴没了。这姿势被人吐槽最多的是脚,仿佛就是这段时间我们无处安放的灵魂。为什么要下乡?为什么要费这个力?为什么要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责任,没有义务,更没有闲心。只是,想做点事,想被人接受,想挣钱,但是所作所为皆不得果,只有傻帽一样地自娱自乐。用大人骗小孩的那句话说,等我们老了,总得有点值得回忆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水畈村,相传比张家畈更有名,得益于一个风水泉眼。只因我们拍照的地方不是泉眼所在地,被网军喷得体无完肤,但是原本焦点在这扇门里,封锁着一代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悲惨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次提了留守妇女,结果所有人都出来力证自己清白,说明普通人喜欢用隐藏过去污点的招数来维持体面,可真正的体面不是忘记过去,不是拒绝回忆,更不是忘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去张家畈,丢了一些面儿上的东西,但是找到了实在的理儿,在丰盛农庄吃了饭、拿了河鱼、谈了业务,重拾对东山的向往,直奔天景山,下期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