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地形始终是限制军队行进路线和战略战术部署的一大问题,即便是在人类工业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没有哪支军队敢保证自己能在全球任何地形地貌条件下作战。不得不承认,在一些极端环境下,士兵和装备依然会受到难以想象的严峻考验,如极地、沙漠、沼泽,以及令人挠头的高原山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西南边陲属于典型的高原山地地形,海拔普遍在4000米以上,喜马拉雅山的顶峰更是在8000米以上。这是全球环境最恶劣的高原地带,如何应对此方向的军事需求,是中国军队面临的一项长期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出于政治考量和历史等方面原因,来自此方向的他国威胁往往并非是大规模入侵,而是小规模袭扰。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出于某些不可明言的“默契”,双方都有着控制事态规模的考虑,很少真正开枪。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高原地带靠单纯地“拼拳头”取胜,就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了。对此,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引入某些能够提升人体力量与运动水平的特种作战装备,经过特殊改装的单兵外骨骼或是可行的解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南边陲,空气中的含氧量相对较低,这些都对人员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毕竟,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压会下降约11.5%,空气含氧量会下降约9%,温度会下降6摄氏度左右,对人体的生理承受力提出极高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环境下,人员的负重能力远逊于低海拔的平原地带,难以依靠单兵体力携带重量较大或数量较多的武器弹药。同时,在进行快速翻山越岭或肉搏战等剧烈运动时,也很容易产生严重的高原反应,引发脑水肿或肺水肿等症状,进而危及生命。因此,能够减轻人体运动负荷且提到运动效率的单兵外骨骼可能会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国内外单兵外骨骼技术的发展有目共睹,多款先进产品先后亮相并交由多方进行测试。这些外骨骼中,有的能够提高人体运动性,让士兵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更轻松地跑动;有的能够为人体提供助力,让士兵举起沉重的物体;有的可以放大人体爆发力,赋予士兵更强的击打能力;还有一些则整合了一定的防护性,给人体重要部位器官提供防弹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高原山地作战环境来看,具备提升运动性和助力的单兵外骨骼比较合适。同时,在肉搏战中能提升瞬间爆发力,如出拳或踢腿力度的功能,也值得整合进来。当然必须承认的是,当前的单兵外骨骼还无法兼容或满足人体关节所有的大角度精密动作,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改良,相信这一性能有望提升。届时,在面对那些与我们“拼拳头”的对手时,就能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