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昊童,一个专注中国古代史的90后小编

不知道各位大哥大姐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我国古代八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中,所有开国皇帝所亲立的太子,几乎无一例外,不是早亡就是无能,没有一个能顺利的继承王位并开创新的未来。那么问题来了,开国皇帝基本都是能力出众且英勇善战,但为何亲手教导出的太子,反而如此的不堪重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昊童有这么几个看法,但开始前还是老规矩,先备注一下。以下内容皆为昊童个人见解,不喜勿喷,谢谢(心急的朋友可直接滑到最后看答案)。

写在前面的注释

昊童在前面提到了八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但可能有很多朋友不清楚这八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都是哪些,所以我先解释下。他们分别是,秦朝,汉朝,晋朝,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除此之外,昊童在解释下这八个封建王朝的开国太子都是哪些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是秦朝的扶苏,不否认扶苏是个刚毅勇武,为人宽厚的好太子(并非正式太子),但也不否认他的凄惨下场,即被秦二世胡亥矫诏赐死。第二个是汉朝的刘盈,不否认他是个政治清明,广施仁政的好皇帝(刘邦嫡长子),但也不否认他的尴尬经历,即一生都被吕后视作掌上玩偶。

第三个是晋朝的司马衷,这个人不提也罢,因为他压根就是个低能儿,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如此。第四个是隋朝的杨勇,这个人也可以不提,因为他完全可以称之为天胡开局却净身离场,隋文帝的政治能力他确实是半分也没有学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个是唐朝的李承乾,不否认他是个丰姿岐嶷,仁孝纯深的好太子,但也不否认他的尴尬结局,即造反不成反被杀。第六个是元朝的孛儿只斤,真金,这个人估计大家都没怎么听过,他可以算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次子,而且也不失为一个好太子,但可惜因中年卷入政治斗争而失败,最终抑郁而亡。

第七个是明朝的朱标,这个人绝对是好太子的典型,总之是任何的赞美之词都可以加在他身上,但可惜依然无法改变他因病早亡的尴尬结局。第八个是清朝的爱新觉罗,褚英,这个人英勇善战有勇有谋,也可以称得上是位好太子(对清朝来说)。但可惜他好酒贪杯且时常糊涂,所以没几年也因卷入政治斗争而被废除,后面更是被赐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了注释也就轮到了咱们本文的主题,即开国皇帝的太子,为何大多都是早亡或无能(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其一,激烈竞争

开国皇帝的优秀往往不会只传给一个后代,即他所有的后代基本都是优秀之人。而太子之位作为国之储君,凡是皇帝之子没人不想染指,所以往往开国皇帝的太子,都面临着本朝最为激烈的竞争,其中唐朝的李承乾,清朝的褚英就是鲜明的例子(不要提什么九子夺嫡,根本提不上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皇帝长寿

说起来也比较奇怪,凡是开国皇帝几乎都是长寿之人,而这个长寿虽然不是说活个百八十岁,但起码能熬到太子进入中年。可问题在于,开国皇帝往往刚愎雄才,所以太子在太子之位上坐的越久越不安全,毕竟这是唯一一个明面上盼着皇帝挂掉的人。

而且因为长寿,所以这些开国皇帝往往能在皇位上坐的比较长久,可人一旦老去就容易犯错,而皇帝一旦犯错那代价可就大了(乱猜忌最要命)。比如隋文帝杨坚和始皇帝嬴政,这二位虽然没有在传位上犯有大错,但毕竟都是因为继承人没选好而丢了江山,所以说他们犯了错也是可以理解的,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立得太早

开国皇帝往往因为很多政治原因而早立太子,而这个早则没有一个稳定的时间,但基本都是距离登上皇位没几年了或刚刚登上皇位。然而太子之位立的太早,对于皇帝来说或许是好事,可对于太子本人来说,却未必是好事。

原因很简单。首先是过早的坐上太子之位容易引起自满,从而放弃努力奋斗的决心。其次是太子之位坐的久了那压力必然与日倍增,其中朱标就是个鲜明的例子。最后是在太子之位上如果呆的久了,那难免会聚集起一批独属于他的东宫势力,而这样无疑是与皇权抗衡且引起党争灾祸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凡是大一统的开国皇帝太子,之所以大多早亡或无能,无非是因为皇帝长寿且竞争激烈,再加上立的太早压力过大,并容易分割皇权引起党争以致皇帝不满。

历年今日:1528年6月17日,《明伦大典》修成;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