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学习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时代特征。以前可以摸摸鱼,喝喝茶就可以下班了。现在不行,一周不看新闻,就有可能听不懂别人讲话了。一年不学习就会被公司炒掉的,这对于科技公司尤其如此。世界很大,但是通过网络和技术变得越来越小,我们成为了这个巨大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儿。保持较大的联通性有助于我们在网络中占据有利态势,而信息的获取则是节点有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经常向万事通请教而不是向一问三不知的人提问问题,就是这证明。而获取信息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上篇我们讲了一个开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学习,并且提出了参与式学习,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三个小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承接上一篇,讲一下从内而外的重塑学习。

想要从内而外的重塑学习,我们需要以下四点:(1)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系统;(2)相信每个人都能成就非凡——潜能;(3)找到最佳效应点——动机。

1、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系统

想要有更好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我们就需要在系统上和基础上下功夫。如果我们想使用沉浸式学习,我们就需要VR技术的辅助。如果我们想要给贫穷的地区带去更多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让他们有电有网有电脑,从而接触到名校的讲师或者教授。如果我们想有一个个性化的背单词方案,我们就会使用扇贝或百词斩等手机应用来辅助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勒是管理学的大师,他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曾说,精细分工加上标准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虽然我们一直提倡工人的福利待遇,但是在我们具体操作上我们都是使用这个措施来增加生产效率的。我曾经在富士康流水线工作过一段时间,每天都干着一样的活,半个月,甚至是半年也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也很少轮岗之类的,年轻人只会在流水线上熬到白头被赶走,这是那一代流水线工人的宿命。而今天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进工厂打工,他们也有自己的诉求和对未来的期望。工厂引入机器人也是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除了购买和维修,机器人更加高效和容易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泰勒和洛克菲勒是现代教育标准化的发起者,越来越多的人就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被生产出来,毫无个人想法儿。因为当初美国初建的时候,他们需要很多很多的技术工人,工人不需要搞什么设计,只要能够按部就班完成分派的任务就可以。泰勒和洛克菲勒也明确说明,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画家或音乐家,而是培养廉价的产业工人。这是当时美国教育标准化的最初提出目的。但是纵观现在的教育体制,仍旧是在这种模式下从事的教育方案。不停的考试,以彻底摧毁年轻人的创造力,只用记得标准答案就可以了,而标准答案是创新思维的大敌。现在在做研究的我对这点儿深有体味,感觉自己的脑子被标准化摧残的不剩什么东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塑教育的正确顺序应该是:(1)重新认识学生;(2)研究学习教学;(3)正确使用技术。

我知道这些只不过是从系统上提出的一点点儿设想,但是怎么做呢?谁会去执行这样的教育而冒着无法考上大学的风险呢?我不敢确定。但是总会有人看到的,总会有人会想办法的。

下次我们讲:相信每个人都能成就非凡,希望你会喜欢。时间有限,每天分配半小时写文章还是和我的对象协商好久才商量好的。我知道一次性写完会让大家了解的更充分,但是时间有限,下次继续写。

作者:阅读修身,微信公众号:阅读修身(ID:yueduxiushe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喜欢,可以右上角关注“阅读修身”,我陪你一起读书。

预告:

2、相信每个人都能成就非凡——潜能

3、找到最佳效应点——动机

参考文献

[1]学习的升级,[美]约翰·库奇,栗森·汤著,徐烨华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