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鼎鼎大名的怪兽“哥斯拉”,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一大批狂热的追随者。很多男孩子从小就着迷于这个巨大的怪物及其强大的能力。但是总有你不知道的事,由日本人田中富之在1954年创作的哥斯拉这个角色,其实是围绕着核辐射问题展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知道1945年发生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先撇开其他问题不谈,单就这一事件而言,无疑是个令人震撼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以有没有可能,哥斯拉是一种用来表现日本人对核辐射及其后续影响这段经历的文化工具呢?

考虑到应该有些朋友没怎那么听说过这个怪兽,所以先对它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斯拉是一个虚构的怪兽,是日本Kaiju怪兽世界的一部分。“Kaiju”在日语中是“奇怪的野兽”的意思,这个世界中还有很多虚构的怪物。哥斯拉是“Godzilla”的音译,而“Godzilla”又是日本词“Gojira”的英语版本,它的日文名字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Gorira(大猩猩)和Kujira(鲸鱼)。

虽然哥斯拉的确切起源尚未透露,但众所周知,它是一种像恐龙一样的古老物种,经历了大量的变异。随便瞟一眼它的外形结构,就会发现它有许多类似恐龙的特征,从它身上的鳞片和它短小的手,到它背上的鳞片,可以与剑龙媲美。不过也有人认为,其初稿形象的设计可能参考了在中国古代文物形象中常见的辟邪神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8月6日,原子弹“小男孩”在日本广岛被引爆;1945年8月9日,“胖子”在长崎被引爆。为了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哈里·杜鲁门领导的美国政府引爆了世界上最早的两颗战备原子弹。

在轰炸之前,日本帝国军队曾发誓要不屈不挠地战斗,没有任何投降的迹象。而当炸弹爆炸后,不仅在几秒钟内就造成数千人伤亡,还导致了辐射病、中毒、后代基因变异以及核辐射引起的广泛变化。

然而,这些爆炸的后果,虽然对日本文化来说是可怕的,但却并不是诞生哥斯拉的最终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军备竞赛开始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储备核武器而相互争斗,并迫切希望成为主导国。这种储存的一个方面是在核武器制造后进行试验。

1954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附近试验了热核弹“布拉沃城堡”。美国曾发表过两份关于原子弹危险区域的报告,一份是在1952年,另一份是在1953年,其中扩大了危险区域的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艘日本渔船,名为”大戈福瑞丸(幸运龙)5号”,距离马绍尔群岛东海岸80英里。这艘船的船长不知道1953年宣布的危险区扩大一事,当时该船正在热核试验场附近的水域捕鱼。

这艘船虽然没有受损,但却被白色的“雨夹雪”所覆盖——由于炸弹的威力和温度,数以百万计的珊瑚礁碎片蒸发并释放到空气中。当这艘船返回日本海岸时,船上的23名船员都患上了辐射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23名成员中有一人因辐射病去世。这艘渔船是日本遭受核武器伤害的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钉子。这一事件向人们发出了试验严重后果的严厉警告,也激起了全世界的反核情绪。

那么,这一切又是如何导致哥斯拉诞生的呢?1954年,在布拉沃城堡事件发生之后,田中富之乘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过。当他看着下面的海洋时,一个生物从海底冒出来的想法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于是,1954年,电影《哥斯拉》上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中,由于氢弹试验的进行,怪物哥斯拉从睡梦中惊醒。一旦被唤醒,哥斯拉势不可挡,以其巨大的身躯和原子气息摧毁了东京和许多周边地区。电影以太平洋某处的一艘船的镜头开场。船周围的水突然变成白色并开始沸腾,船被毁在一个白色闪光之下。

在整部电影中,象征性的引用是非常明显的。船的开场场景是指幸运龙5号,而摧毁船的白色闪光是指珊瑚“雨夹雪”伴随着布拉沃城堡的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最重要的参考是哥斯拉本身的创造。据说哥斯拉代表了无数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是美国的原因,有些人认为是日本自己的原因,但对哥斯拉最普遍的解释是始终如一的,认为它是一个代表核武器的怪物,以及核武器给世界带来的巨大负担。

使哥斯拉觉醒的核弹试验,象征着世界对核武器的力量和使用的觉醒,但与此同时,哥斯拉在小岛上和在东京留下的破坏,则象征着使用核武器所能造成的巨大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趣的是,哥斯拉这个角色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在后来的续集中,当另一个怪物降落在地球上,或者当科学怪人或者核恐怖分子决心制造破坏时,哥斯拉就被描绘成与这些威胁作斗争,帮助恢复平衡的保护者。

这些版本符合哥斯拉作为核武器的说法。同时也可看出,他们提出的另一种观点:尽管核武器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和痛苦,但当一个极具复原力的敌人对你进攻时,核武器也是非常有效的武器和威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斯拉》系列自创立以来,经历了急剧转变。在被引进到好莱坞之后,大部分新电影都有哥斯拉与其他怪物战斗的主题,他逐渐被描绘成一个反英雄式人物。好莱坞也把”怪物之王”的名字给了哥斯拉。

哥斯拉这样的角色,对社会如何通过文化工具处理创伤性事件表现出了极其微妙的认同。在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之后,日本文化在应对核辐射的余波时经历了很大程度上的无助和怨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经历以哥斯拉这样的角色的形式出现就是所谓的“投射”。当所有这些经历被赋予一种有形的、象征性的形式时,它们就成为了日本历史和文化中更大的一部分。

我们完全尊重他们的痛苦经历,更为他们将经历赋予哥斯拉这样具有文化底蕴的角色,而尊重他们。但同时,鹿角网希望,他们在关注别人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曾经由他们带给别人的,不可磨灭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