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学术,以朴学为大宗。但整个学术范围并不限于经史子集这些儒家经典,一些自然科学也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比如数学。西方的数学知识,从晚明传入中国,到清代,中西荟萃,蔚为大观。众所周知,康熙帝就是一位精通数学的帝王。这也带动了朝野上下,不少人学习和研究数学的风气。正是有了这样一大批数学家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才促使一代儒宗阮元着手编订《畴人传》以资表彰。这里就介绍一位清代著名的数学家丁取忠的生平和贡献。

丁取忠 宇肃存,号果臣,又号云梧,长沙人。他出生在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家庭,父辈熟悉经史,兄长自己著有朴学方面的著作。丁取忠自幼喜欢算学,对经史兴趣平淡。他平日经常与平辈的乡党和志趣相同的朋友一起探索学习数学,基本上是无师自通和自学成才。他曾自言:"少喜步算,而苦无师承,又地僻不能得书,每每持筹凝思,寝食俱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1年,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数学拾遗》刊行,书中“多发明古今算家未尽之旨”,提出了三元一次不等式方程组整数解的新方法。该书由另一位大数学家邹汉勋作序。第二年,他在别人协助下完成了《舆地经纬度里表》,运用三角学知识,以魏源的《海国图志》为依据,推算出各地到北京的距离和所处方位,由于《海国图志》本身的误差,他的推算“未尽精核,然足备参证”。此时,他应湖广总督胡林翼的邀请到幕府校书,由此得以观览乾隆舆图。后来他应曾国藩的邀请赴位于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参与翻译西文科学著作,并代为李善兰校勘“则右昔斋算学”丛书中的《天算或问》一书。丁取忠还编写过一本关于商业数学的专著《粟布演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取忠毕生专注数学,不求闻达,刻算书二十有一种,总称为《白芙堂丛书》。

丁取忠于六十七岁时去世。其时家中竟已“不名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