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来约个局。

“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饭局之一,充分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酒桌文化”。

鸿门宴”的惊心动魄,司马迁已经在《史记》中写的明明白白,无需小妹再赘述。作为老百姓,我们更关心在那场颇具传奇色彩的饭局上,他们到底吃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道菜:一杯卮酒。

司马迁在忙于描述刘邦项羽双方剑拔弩张之时,仍没有忘记给了食物两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是在樊哙听张良说营帐内的主公刘邦有危险,于是带着盾撞翻了宴会保安,强闯营帐之后怒气冲冲地报上姓名,于是项羽一边暗自防备,一边命人赏了这位突然闯入的“壮士”一杯“卮酒”。

来看原文:

《史记》: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卮”与“尊”一样,是一种古代饮酒器,只不过比优雅的“尊”豪放许多。

这种圆筒形的饮酒器,单环形耳,多有三足,虽然造型貌不惊人,但容量最多可达两斗。

“两斗”什么概念?一斗是4斤,差不多4升的样子,一瓶大可乐1.25升。3.2瓶大可乐,这个概念。

樊哙一冲进宴会场地,就被项羽赏了3.2瓶大可乐容量的“卮酒”,怎么看都是豪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幸好秦汉时期的制酒技术还不高,这种“卮酒”的口感介乎于白酒和米酒之间,属于低度酒,所以樊哙在豪饮之后并没有大醉

第二道菜:一条猪腿。

第二个关于食物的镜头,原文中提到樊哙除被赏了“卮酒”并一饮而尽之后,还被项羽赏了“彘肩”。来看原文:

《史记》: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彘肩”是什么呢?并不是猪颈肉,而是猪腿。这一点史学界没有疑问,但“则与一生彘肩”中的这一“生”字则引发了学界的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派认为这个“生”就是字面的意思,没有煮熟的猪肉(比如清代的孙志祖)。

之所以项羽赏赐给樊哙一条生猪腿,是想给一进来就瞪着自己的樊哙一个下马威。但那樊哙可是杀狗的屠夫出身,什么场面没见过?硬生生将这条生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刀切着吃完了……

还有一派持有相反观点,认为这个“生”只是说没有分切成小块的猪腿,并不是说整条猪腿都是生的。

持有这个观点的比如清代的梁玉绳,来看他的理由:

《史记志疑》:
“‘生’字疑误。彘肩不可生食。且此物非进自庖人,即撤自席上,何以生邪?”

他认为首先猪腿是不可以生吃的,其次这条猪腿并不是厨子直接拿进营帐的,它应该本来就在宴席桌上,而刘邦和项羽他们显然不会吃生猪肉。所以这个“生”的意思只是说“还没有将整条猪腿切成小块,放在餐盘当中端给大家食用”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道菜:各种饭和羹?

虽然司马迁没有写,但鸿门宴举行了5,6个小时,酒也喝了好几轮(所以刘邦借口尿遁时,项羽都没怀疑),这么长时间的“亲切会谈”,对于脑力和体力都是不小考验,所以局中应当是有主食的。

秦汉时期的主食一般来说是“羹”和“饭”。

饭:饭一般是由当时主要的粮食品种黍(黄米)和粟(小米)煮熟,吃的时候浇上肉酱,可以理解为现代的肉末盖浇饭。

羹:羹汤一般就是肉汤菜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奇妹说:全场食之无味。

其实在行军打仗过程中的饭局,真的没法做到“精致”,吃饱才是王道。

但所谓“鸿门宴”,都是带有目的性质的酒席,双方各怀心思之下,谁还有心情去品尝那些美味佳肴

一场鸿门宴,即使有再好的菜品,估计全场也食之无味。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梁玉绳:《史记志疑》。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