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承接上篇,继续讲《学习的升级》。我们知道了未来,学习是终身式的。我们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

著名的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说过,教育不应该仍重在传授知识,而在另辟新径,去释放人类的潜能。上次我们也讲过近代标准化的教育是为了培育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而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画家或诗人。而现在随着生产力的释放,社会也对人们的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马克·普林斯基说,我们的学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教育体系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学生。呆板的旧有的教学模式,还适合在出生在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的我们吗?我对这件事儿深表疑惑。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当我读初中的时候,我们一个学校也没有几台计算机。每次上课,老师也不管我们,打开电脑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玩儿扫雷和那个蜘蛛纸牌,现在的电脑好像也有这几个游戏。除此之外,我们什么都没学会。但是现在的小孩子每个人都会拿着手机打王者荣耀,有的甚至是黄金级别的。我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只是为了对比我们生活的环境与现在的环境相差有多大。而我回到小学看的时候,我发现,小学的教学环境几乎没有任何能看到的变化,除了学校周围盖了一些住宅外。这对于教育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城市的高楼大厦换了一茬儿又一茬儿,而我们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场所还和二三十年前一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怪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者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断学生的能力,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潜力,教育者没有给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得以展示自己的潜力。这正是目前学习和教学体系中的主要缺陷。小学时候,学习考试成绩差的同学永远坐在后排。初中时候采用根据考试自主选择座位。黑板上画上与台下对应的表格,根据名次叫学生进来填表,然后学习好的是:选择。学习差的就只能在无人选择的位置进行“填空”了。这导致我自己一直以来对填空题没有什么好感。尽管这种排位法是我所认知中最有公平感和仪式感的事情。当然,羞辱感也一样。我的成绩只在中游,但是这个时候我填空的时候已经很不爽了,将心比心,更遑论那些名次靠后的同学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经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事情找原因,即使事情的真正原因并非如此。这就叫做单因归谬。在遇到无法理解的食物时,人们的思维会将其过度简化。它倾向于为某问题找一个易于理解的答案,而实际上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可能是由许多原因共同导致。单因归谬往往与认知偏见的现象有关,即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或情况对其他人或事物作出判断。例如,我说,有一个同学学习很差。你脑海里第一反映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不努力?是不是父母离异?是不是出去兼职浪费了学习时间?是不是早恋?你自己的孩子经历过什么,你的脑海里反应出来的就是什么原因,而这个原因就是单因归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验证性偏见指人们一旦认定自己判断出的原因,就会下意识地尽自己所能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不愿去了解真正的原因,即便我们错了,只要足够努力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几乎都能找到证据。即使再不济,我们也可以把问题归结于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自己的决策失误。所以,让人类承认自己犯错很难。对于孩子,我们的验证性偏见更是屡见不鲜,我们往往会期望自己的孩子犯错,或者遇见他不想遇到的事儿来证明我们的正确。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叛逆期与孩子发生矛盾的根本性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勒和洛克菲勒的标准化教育贡献了一代代数量巨大的产业工人,他们的标准化教育思想也通过全球化的步伐通行于全世界。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将我们修剪成同样的人,只为了完成社会的正常工作。然而这个时候,我们又被需要有创新精神。我们的创新精神大多数都被当初的重复性刷题消耗殆尽,小时候再聪明俊秀的孩子也会变得两目呆呆。想破除这个事情的方法很简单,但是却没那么容易。只要将人理解为单独的个体,拒绝使用平均标尺作为衡量人们的标准,我们才能真正学会如何让教育改变孩子的生活。但是我们经历了那么多年建立的标准只能够培养产业工人会不会是一种讽刺。这种竞争虽然很残酷,但是如果大肆放开的话,徇私舞弊之现象又实在不是能够根除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应该是相对的,这些期望会影响他们潜力的实现。但是大多数父母往往把孩子作为自己梦想的延续和实现的工具,这种爱本身就是病态的。为了别人的努力,很多时候并不能让我们走的很远。只有你真正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学习的时候,一个人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弗朗西斯·高尔顿写于1869年的《遗传的天才》讲了先天和后天的作用,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以优等生为灵感,对犹太人进行了种族灭绝式的淘汰。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基因表达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环境会影响,促进基因的表达,使之更适应环境。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断,这是在强调先天,但是后天的培养难道不是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吗?生活在仓库里的老鼠和生活在田野里的老鼠们技能点儿点的都不会太一样的。这难道不都是基因为了更好适应周围的生活而发生的变化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独特与个性有关,而平等则与机会有关。如果我小时候也能够在大城市生活读书,我相信我的学习和未来与这些城市里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我来自农村,我不得不承认,有的差距在于你所处的环境的教育水平和一线城市的教育水平的差距。大城市房价高,居之不易,但是还有那么多父母趋之若鹜,难道他们傻吗?不,他们愿意倾尽全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未来条件,即使让他们背上三十年的房贷债务,他们也不会放弃。因为这个成功成才的可能性让他们奋不顾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前,互相网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或许我们的物质条件无法给城市的孩子相比,但是只要我们去学习,我们能够同样的利用各个大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去学习。如果使用得当,技术手段可以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大的教育均衡器,以平衡贫困地区和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差距。可惜的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大多数拿着手机唯一的目的是打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节,给我们这样的一些启示:

1、如何看待孩子

(1)将孩子理解为单独个体,不用平均标尺衡量所有人;

(2)对每个孩子的期望是相对的(不要期望每个孩子都考试100分);

(3)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

2、学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自身是否有潜力,而在于教育者如何看待他们。

下次会讲一下:找到最佳效应点——动机。

如果喜欢,右上角关注“阅读修身”,我陪你一起读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