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浪费食物的现象

你还在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育孩子?

这首《悯农》刚学古诗的孩子都能流利地背出来

再用来教育孩子未免就有些落入俗套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悯农》其实是有两首呢?除了“锄禾日当午”这首外,它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悯农·其一》这首诗现在已经被收录进小学部编版二下的语文课本中了,也是小朋友们必背古诗之一呢!

今天小露姐姐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指的是只要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古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了农民伯伯播种与丰收的场景,一“种”一“收”更是赞美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说的是普天之下没有被荒废着不种的田地,但仍有农民被饿死。

荒地变良田,和前两句联系起来,构成了处处丰收、一片大好的景象。前三句层层递进,展现出了劳动人民无穷的创造力和巨大的贡献。

那丰收了之后是怎样的呢?

农夫犹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的反差将整首诗的基调变得凝重、沉痛。但却把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凸显出来了。

农民伯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果实

那为什么他们最后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结局呢?

诗人迫使人们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惨景?答案其实很明显,是当时的阶级不平等造成的。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阶级,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我们不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自己就会去进行对比,体会出其中的道理。

用这样的诗句来教育孩子,会让孩子感悟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