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国主战坦克普遍装备的都是120毫米口径的滑膛炮,这个发展是必然趋势,因为火力与防护总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可是被120“挤掉”工作的105炮却并没有退出舞台,而是继续发挥光热。那么105毫米口径火炮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各国军工设计师连连垂青呢?

一、曾经的王者

20世纪50、60年代,105毫米口径火炮曾是西方主战坦克火炮的主流选择。其代表作有英国研发的L7/M68 56倍径线膛炮,和法国研制的CN105 56倍径线膛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者都是有效射程达到两公里级别的高初速火炮,发射APFSDS翼稳脱壳穿甲弹时,炮口初速达到了每秒1300米以上,能够穿透150毫米左右的主战坦克装甲。

70年代后,各国都选择装备复合装甲,105炮自然被穿透能力更强的120毫米口径滑膛炮所代替。到了90年代,105炮已逐渐沦为二线坦克的装备,风光不再。

不过相比于120炮,105炮还是有自身的优势。 初期的120炮重点使用穿甲弹和高爆弹,通过高初速穿透敌方装甲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穿甲弹弹尖内无炸药,高爆弹以爆炸后形成的集中喷焰为主。两者均对软性目标的杀伤效果有限,对半硬性掩体建筑物的摧毁能力更差。这个问题直到2000年后持续出现几款高爆弹的变种型号才得以解决。

105炮的优势在于,由于所使用的炮弹旋转稳定、没有结构限制、装药空间宽裕等优点,可以装备高爆弹、榴弹、磷类燃烧弹、烟雾弹等各式弹种,种类齐全。而且由于105炮炮弹的体积相对较小,携弹量,运用便利、后勤补给压力小。

120炮的威力虽然很大,但后坐力和后座距离也相对较大,因此炮塔座圈是105炮的两倍。这个长度对火炮的俯仰角产生了严重的限制,而且炮塔结构的强度要求也相对较严,这决定了轻型坦克几乎无法装备120炮。这也是现代轻型坦克种类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5炮则可以对轻、中、重型坦克通吃,甚至装备在轮式装甲车上也能够发挥本来的威力。由此可以看出,105炮迟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是有原因的。

二、各国的设计

对于105炮来说,比较有发言权的还是欧美系国家。比如法国AMX系列使用的F2半自动105线膛炮。

这款火炮为48倍径,配有双板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和铝合金隔热套筒。日常配备4种弹药,射击初速达到每秒钟1400米,能够穿透两公里外的装甲。

欧陆另一个大国德国反而没有大面积装备本国生产的火炮,而是采用南非LIW公司生产的GT7 105线膛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T7安装了1组设计巧妙的集中式液气压制退器,结构紧凑,机能强大。系统核心由1台液压复进机与1具气囊式液压缓冲机构成,平时复进机维持恒压,令炮身(在任何俯仰角)固定于炮架前端。

射击时炮身后退,挤压缓冲器,该缓冲器有1具两端直径逐渐收缩的活塞套筒,会挤压液压进入复进机,使气囊增压。炮的后座距离越长,复进机增加的缓冲力量就越大,最后将炮身推回原位,本身恢复恒压状态。

意大利在火炮设计方面也是颇有建树,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舰炮被很多国家的海军采用。这家公司生产的车载105火炮性能也十分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大利制造的“人马座”8×8轮式装甲车,全部装备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105车载火炮。意式火炮配有垂直滑楔式炮闩,半自动开锁和抛壳结构,炮口另设有栅式炮口制退器,能够抵消掉23%的后座能量。全炮重2100公斤,能够在1500米的距离穿透250毫米厚的匀质装甲。

美国构建的“未来战斗系统”中,在“史崔克”和“斯特赖克”轻型装甲车基础型上衍生出来了加强地面部队火力强度的火炮支援车。美国同样没有采用本国生产的火炮,而是购买了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51倍径105毫米口径的滑膛炮。

莱茵金属专门设计了两组,型号为105RH20和105RH30,分别装备于轮式装甲车和履带装甲车上。前者的炮膛容量8.71,配备有栅式炮口制退器;后者的炮膛容量达到了9.61,威力与前者相比较大,因此只能装备在履带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国都为105炮进行了“现代化”开发,可以发射炮射导弹。其中以色列和法国的设计最为突出,导弹不仅可以攻击地面的装甲目标和低空飞行目标,而且还能充当迫击炮使用,在射击准线完全看不到目标的情况下,具备7公里的射程。不过射击制导方式使用毫米波还是感测器还是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