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很多书友说的那样,苏东坡的诗词佳句太多太多了。苏东坡太有人格魅力了。如果你再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你会更加深有感触。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苏轼的词,跟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念奴娇》等词比起来,这首词可以说很冷门,甚至很多人不曾读过。但这首词有一个非常风雅的名字“‘风月平分’词”。

我们且边读边体会其中的美。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除了这首,苏东坡还有一首更有名气的《点绛唇·红杏飘香》。

诗人苏轼就不需要再介绍了。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秋。当时,苏轼正以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州事。恰好诗人的朋友袁毂(袁公济)春夏间来到杭州做诗人的副手,即杭州通判。此词即苏轼为表示对好友到来的欢迎而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人上片写自己一个人游览湖光水色的情态。“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闲着没事就一个人坐靠在胡床上,看庾公楼外的山峰如同成千上万朵鲜花绽放。“山外青山楼外楼”这是杭州典型的风光。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一句是诗人此词妙处之一。诗人说,你要问我和谁一起闲坐?明月、清风、还有“我”。真是绝妙。

明明是一个人在游览湖光山色,诗人不言内心孤寂,却说有清风、明月相伴,我不孤单。这种旷然天真、潇洒自然的人生态度真是令人叹服。同样的意境,诗仙李白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句,已是神仙笔墨,凡尘所不及。但苏轼此句不仅有太白诗中的神韵,更有太白诗中没有的旷达与超脱。同时为下片“风月平分”做了铺垫。

所以明人卓人月说:“明月清风我”胜于“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多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片写与袁公济一同畅游的享受。“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别乘”即别驾,汉代为郡守的副手之称。宋朝通判(知州的副手)相当汉代别驾。故这里指通判袁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通判袁毂一来,就可以有唱有和,酬唱赠答了。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这一句真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上片诗人设问,下片这里诗人同样设问。诗人说:你知道吗?自从多了一个你,这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你我就各一半了。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风月平分”,除了照应上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诗人看来,这“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才是世间最大的宝藏。在《赤壁赋》里,诗人就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说:在没有你之前,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都是我一个人的宝藏。自从有了你,这些我都愿意分给你一半。

我们都是孤零零一个人来到世间,然后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遇到相知相惜的恋人。

所以,在十二看来——“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是朋友间最真的情谊。是恋人间最美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