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平区哈尔滨道,中国大戏院售票处。】哈尔滨道全长逾二千米,为原法租界内道路;名为狄总领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平区哈尔滨道,中国大戏院门前。】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天津商贾筹资,兴建大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平区哈尔滨道,中国大戏院附近。】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戏院落成;时任市长张自忠为戏院剪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海河,图左为原中心广场。】原中心广场于1959年建成,占地约1.6公顷;设有逾百米的检阅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南市地区,街边的水果店。】该地区位于老城厢与租界之间;晚清时期,这里积水严重、十分荒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南市地区,街边的自行车存车处。】二十世纪初,一批官僚富商纷纷在这里开路建房,大搞房地产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南市地区,街边的防震棚(临建)。】值得一提的是,郭布罗·婉容之父的荣业公司开发规模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某地毯厂,正在工作的女工。】晚清时期,地毯工业在津门逐渐发展;八十年代,拥有多家地毯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街头的祖孙二人,注意小孩拉的小木鸭。】《天津街拍,1980年。摄影:古斯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