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我的成功,是从摆地摊中学到的

近期,朋友圈里有很多朋友们摆地摊时拍到的视频、图片,其中,不乏有人自称靠摆地摊日入千元、月入过万。而还有朋友打电话邀请笔者,希望笔者和他们一起创业“摆地摊”,可是,笔者拒绝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深知摆地摊也是一门学问,只有会做的人才有可能赚到大钱,而普通如我,毫无商业头脑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挣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摆地摊,笔者就想到了有名的“创业皇帝”刘备,他当初就是从摆地摊开始创业,一步一步走到了人生的巅峰状态。《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刘备在年少之时就与母亲开始摆地摊创业了,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同样对刘备摆地摊的情形描述的很生动。在三国演义一一桃园结义第一回中这样描写道:“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麻鞋)织席为业。”

“正饮间,见一大汉(关羽),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刘备初出场时就在路边摆地摊贩卖自己编织的草鞋和席子,而同样地,关羽因为身背命案不得己也在路边上卖红枣。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刘备是挺不错的手艺人,而且应该很有商业头脑,他会自己编织鞋子和席子又能自己卖,维持生计是没有问题,而且刘备与母亲从幼年时就开始了摆地摊创业,看来他的手艺是不错的,要不然他和母亲恐怕早就流落街头了。

而反观关羽,他虽然也在路口摆地摊,但他一不吆喝二来推着车子卖,很难抓住稳定的客源,因此生意并不怎么好。不过,关羽能和刘备在同一条街上摆地摊,也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种缘分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我的成功,是从摆地摊中学到的

要说这摆地摊还真是一门学问,摆好了也许入过万真不是梦,可比老老实实上班要强的多了,而笔者深知自己长短,做不到以下3点,目此只好与“暴富”无缘了。可是笔者发现,蜀汉皇帝刘备摆地摊的这3点就做的很好,他很有商业头脑,难怪能成为一代枭雄。也许,刘备的成功正是从摆地摊中学到的。

1.胆大心细,放得下脸

能在路边摆地摊的人,他们都是胆大心思的人敢于放下自己的脸面,这样的人能屈能伸,只要坚定目标,一定能有所成就。我一个经常摆地摊的朋友就说过,他第一次摆地摊时就连吆喝都需要勇气,后来做的多了胆子也练肥了,平常的摆摊人都有如此顾虑,更何况是刘备了,先不谈他摆地摊时适应能力强不强,就单单看他皇叔的身份,虽然在他这一代已经没落,但好歹是皇亲国戚,肯忍受着旁人的指指点点,放低姿态去摆地摊本身就很了不起了。也许刘备正是从多年摆地摊中磨练了自己的性格,才造就了他百折不挠的毅力,屡战屡败后永不服输,终于成就了蜀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察言观色,八面玲珑

很多史学家评价刘备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认为刘备表面上待人实诚,但其实心里一肚子坏水儿,而我们从刘备的创业史来看,他的确有“伪君子”的嫌疑,虽然他口口声声称自己为皇叔,一心匡复汉室,可最终他还是自居帝位成为“窃国大盗”。

而这些与他年少时摆地摊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摆地摊本来就要察言观色,面对不同的顾客说不同的话,而且还要八面玲珑的说好话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刘备创业过程中,他也很善于推销自己“仁德之名”,往往令很多人受到欺骗,以为他真的是个汉室大忠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耐心很重要

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关羽都在同一条街摆地摊,可刘备一天总能卖出几双鞋维持生活,而关羽却见一时没生意就推车离开,因此他的生意惨淡,几乎没有客源。这说明了刘备比关羽有耐心,而摆地摊本来生意就不是固定的,有好有坏实属正常,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收获,刘备或许就是在摆地摊中磨炼了自己性子,才在日后的创业中能稳的住,虽然他创业时已经40多岁,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理想,即使失败,他也能重新再来继续坚持下去,不得不说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刘备的成功,笔者觉得与他幼年时摆地摊积累的经验有很大关系。所以,地摊真正摆好了,不仅能挣大钱,还能锻炼人才哦,对此你怎么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