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一个很神奇的别名,莫言莫言,意思是说少言,少说话,尽量不言。可作为一个作者、作家,是如何能做到莫言呢?或许现实中能做到,但在自己的文学海洋里,相信没有一个作家只是空谈,而不动笔的。

所以,我想大部分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现实中少言,多听,多看,多想,多反省,而在自己的文学海洋里,在纸上,在电脑上,都是畅言无阻的。那么莫言为什么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呢?相信这样的问题,至今都是一个很受争议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莫言真的是没有拿到什么文凭的人,甚至小学都没有读完,就辍学了,却一直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等等,从他的一些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作品,很接地气。

但这也不能是他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因为很多作家都是农民出身的,也都种田割谷过,为什么他们没有得诺贝尔文学奖呢?更何况,他们的文凭,还比莫言要高。不过对于我这种不看文凭的人,我认为这中间的主要原因,怕还是在于个人。

在于个人平时所看、所听、所想、所悟。因为对于我而言,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本好书,读得多或是少,都在于每个人每天怎么活,认真活了,就认真读好了每一页书。但即便这样,我觉得也不是莫言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今天,读了他的一段语录,我觉得这段语录,才是他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真正原因,也是他的人生大实话,更是我们这些喜欢写作的朋友该去学习和思考,该去认真对待的,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下,文字如下

我没有一部作品不关注现实。——莫言#莫言语录#

读完莫言这段语录,可以看出莫言是一个喜欢关注现实的人,而从他这段语录,再去看他所写的文学作品,可以说几乎也是正如他所言,是写得现实,即便是写《蛙》,也是对当年现实社会的一种讽刺,所以能打动人,很感人,很有时代价值意义!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读到了莫言这样的语录,我们不妨借着这段语录,更深入来分析一下,探讨一下,反省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一个优秀的作家,他就会在现实中去取材创作。

这也是最能快速成长,最能让自己作品能打动读者的地方,因为现实中每天其实都有很现实的事情发生,有的很感人、有的很令人生气、有的很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几乎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善于在现实中取材写作的作家,几乎不缺好题材。

可问题是,我们现代的文学作品,为什么不及以往的年代,你看路遥的《人生》、《平凡世界》、余华的《活着》、《兄弟》、陈忠实的《白鹿原》、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贾平凹《废都》等等。

而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写的是什么?穿越、升级、种田文,写网文取悦读者的比较多,而正儿八经写一些现实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却越来越少了。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是网文赚钱多,赚钱快,而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很难被人发现,被人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纵观我们现代的读者,也都越来越喜欢逃避现实。

越是现实题材的一些文学作品,却不喜欢去看,成天只知道看一些修仙、升级、虐文。为什么会走向这样的局面,可以看得出很多人都喜欢活在虚拟的完美世界中,不喜欢看一些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

其实都是在逃避,作家们也喜欢逃避现实,不敢去写一些现实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不敢去写自己的,前怕虎后怕狼,更不敢去写身边人的,怕写得不好,引起身边人不满。

现代很多年轻的作家,跟莫言恰恰相反,而莫言几乎写的就是身边的真人真事,只不过用自己的文笔稍作修饰了,就成了他如今的一些很经典的文学作品。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便是如此,现在的人关注一些网文的还是比较多。

也就是说,即便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有时候很有可能还没有写网文的一些网络作者有名气。你问一些年轻人莫言是谁,他们不知道。你问一下他们韩寒、郭敬明是谁,他们却都知道。

可见以后写现实题材的作家,只会越来越少,而写一些天马行空的网文比较多,原因怕还是现代人比较喜欢爽文、看得爽,而不是看得心情很沉重,很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莫言为何能得诺贝尔文学奖?我想他的这段语录,道出了真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