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到一个居士说自己学佛之后无所畏惧,也就是佛家常言的“四无畏”。旁边的人问他:究竟什么是“四无畏”呢?他竟然随口说道:天不怕,地不怕。如此的回答惹得旁边的人一脸尴尬。

难道所谓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是真正的“无畏”了吗?自然不是,佛陀所讲述的“四无畏”可不是如此肤浅的东西。虽然都是指心中无所畏惧,没有惧怕,可含义却是大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无畏是“智无畏”

“智无畏”就是指对一切事物都看得开,看得淡,不是表面上的云淡风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毫不在意。当你看见乞丐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当你看见苦行僧从远处的山丘走来,你回不回去多问一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你或许会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想去问,可你会制止住自己,不让自己去多问。因为,多问无意,你只有将自己的所有都看淡才会有无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无畏是“漏尽无畏”

是指能将所有的烦恼都漏尽,让自己在红尘俗世可以斩断烦恼,对所有自己觉得不对心,不上心,甚至是很烦心的事情可以看得很淡。这也是承接了之前“智无畏”的想法,对烦恼直接装作不看见,来达到无法损伤。

第三无畏是“障法无畏”

便是对所学的事情,所有的困难都不予理会,只是去看自己所学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得到更多,在佛法上面更为精密,得到的更让人认可,在佛道上面修养更多时机。

“障法无畏”其实是对佛心的考验,如果你连自己的佛法都有所怀疑,都没有办法下狠心,那么什么事情你还能做好?困难都无法面对,更别提修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无畏是“苦尽道无畏”

这最后一个无畏,也是最重要的无畏,是所有“无畏”的根本,一切的灭苦之法都在于修行。如果修行的道路艰苦,你却被吓到。有怎么会有好结果?有些时候,不怕苦,才是真的“无畏”。

能做到这四种无畏,才是真正走上了觉悟之路,而不是嘴上说说的信佛学佛,佛陀所传承给后人的,是知苦灭苦觉悟法门,只有无畏于世间之苦,才能真正的达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