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地摊经济的放飞点燃了全民摆摊的激情,当地摊与提振经济挂钩,地摊一夜之间身价倍增,各种餐饮品牌亦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地摊经济中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摆地摊俨然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享受地摊经济的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将企业出摊视作一种追潮流,蹭热点的行为。其实不然,作为一种企业行为,品牌出摊会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站在品牌角度,出摊有着多重意义

肯德基、麦当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地摊并不代表LOW,它是品牌的另一种运营模式。而且消费者对这种模式也是不排斥的。

那么所有的品牌都适合“出摊”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般只有比较熟知的大品牌出摊的成功率会高一些,大品牌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

1、品牌影响力的利用

区别于小商小贩摆摊基本靠吼功,企业出摊凭借的是品牌“内功”。品牌影响力就相当于“吆喝”声,有了品牌影响力,消费者会不请自来,这就是品牌前期铺垫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领看见肯德基的早餐摊的时候,径直就走过去购买早餐了,他购买不是因为售卖员热情的吆喝,而是出于对品牌一如既往的信赖;而首次尝试购买肯德基早餐的顾客也不会有所顾忌去购买,而是“早就听说过这个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品牌方,利用品牌影响力吸引顾客,就需要拿出与门店、专柜一样的产品与服务品质,来服务于地摊消费用户。否则,摆地摊也可以演变成过度消费品牌影响力的行为。

2、产品力的扩大

摆摊,首先要拥有适合摆摊的产品。肯德基的汉堡、咖啡;必胜客的披萨……这些产品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地摊模式面前,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适合零售,且消费频次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摊,具有明显的“群体效应”,越是人气高的摊位人们越有兴趣往里“挤”,而消费频次高的产品更容易引发群体效应;肯德基在早餐摊上打出了“早餐,‘袋’着走”的标语,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地摊产品的另一个特性——便捷、易带。主打方便,很适合现在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一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这些熟知的大众品牌,除了餐饮供应链外,这些产品还在终端消费市场大受欢迎。多样化的产品机制,往往能在地摊活动中脱颖而出。

肯德基、必胜客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们,于品牌而言,摆摊决不是“冲动”行为,而是在自己的圈层内尝试“走得更远”,走到人流多的地方,走到更接地气的地方,以坚守品质底线,延续品牌风格为基础去拥抱更多消费人群。这才是品牌摆地摊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