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各种政策以及市场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加入研学旅行队伍,形成了专门的研学旅行部门,并且出现了研学导师等新兴职业,研学旅行部门越来越重视与旅游景区的合作;中小学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参与,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要,那在研学旅游规划上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实现研学+旅游的多元化?

寻找适当贴切的研学主题和课程教育目标,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既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又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最终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辨别、探究、思考、归纳、总结、吸收,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可行性考察调研

不少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在目的地及景点选择上总是难以让学生和家长都满意。解决这一问题,不妨给家长选择权,听听家长的意见。提前对于对标的研学目的地进行现场调研,考察工作包括活动地点的参观学习流程、需要的时间、整队集合的时间和地点、需要的活动费用等,解决了决策者和消费者分离的状况。

2、划分学段有针对性地选择研学旅行方向

由于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学生能力、学生知识等有较大差异,所以要分学段选择研学旅行方向。初中研学主要方向是: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学段进行课程设计;高中研学主要方向是:人文素养提升和文化认同意识的培养。高中学生在认知和管理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具备了能够“远行”的基本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制定研学旅行主题

研学旅行既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应该体现课程性,并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除了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得到运用,学生还需要以大自然为课堂和教材。所以研学的课程需要半结构化,研学应该是自然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实现不经意的成长。

4、做好安全教育,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

由于研学旅行的课堂多是在路上,开放性非常强,所以安全是确保活动课程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以学生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学旅行,需要对研学线路、课程设计、组织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确保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实施多元评价反思研学旅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全面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让教育管理者掌握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从而吸取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次活动做奠基,也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感知,自我教育。依据研学旅行的目的,本着关爱、呵护、督导、培育、评估的原则,研学旅行评价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结果评价两部分。最终的评价形式可为晨会、班会、校级主题演讲、摄影展、征文比赛、橱窗成果展等。

6、研学旅游规划重点渲染当地文化历史

中国地大物博,五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中国提供了种类繁多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旅游资源,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强国以及旅游资源大国。截至2018年10月,我国5A 级旅游景区数量为259个;截至2019年7月,中国世界遗产已达 55项,是与意大利并列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可供深入挖掘,能够支撑多样化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丰富产品线便是实现多元化的一小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研学旅游目前还没有特别规范的旅游基地模范,只能在文旅产业发展中一步步摸索总结,在项目开发前期的着重调查,从市场需求、文化习俗、研学课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究,相信付出心力的研究规划,最终也可以呈现一个令学生群体满意的多元化研学旅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