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

在探索乡村振兴模式中

得到福建农林大学“科特派”团队的助力

一系列现代化农业技术

应用到田间地头

荒田变沃野,盐碱地成为“金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庄镇营边生态休闲农业园里,福建农林大学“科特派”团队所引进、培育的葡萄品种,再过20多天就要成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则焰:这里的一些葡萄品种产量非常高,比普通葡萄产量高出50%以上,套袋处理能够减少病虫害的爆发,还可以提高甜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庄镇地处莆田沿海,不仅风大,而且田地多为盐碱地,肥力差,农业基础薄弱,青年人以外出务工为主,造成大量田地闲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年底,福建农林大学的26名博士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来到当地,以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老乡们建成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示范田,种植特色农产品,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则焰:这个农场定位是采摘园,所以如果多一些比较稀奇的、口感比较好的、品质和产量比较高的品种,大家会更感兴趣,我们综合考虑后,进行了品种的筛选和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年的时间,东庄镇营边生态休闲农业园、白山百草园、中欧桃源研学基地等一批项目陆续冒芽生长,逐渐汇点成面,形成东庄现代农业的新拼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何李劲:福建农林大学青年专家、学者的到来,给我们东庄全域乡村振兴带来了技术,注入了活力,通过种植农大引进的优良作物品种,我们的示范田年亩产值可以达到三万元以上。这一批产业振兴项目,也给贫困户打造了就业的平台,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莆田台 沈惠珊 陈俊亮

图文编辑 海茵

来源:《乡村振兴进行时》栏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图片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仅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