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撤村并居是不是好政策:顺势而为还是逆势而行?

开门见山的说,撤村并居的政策是顺势而为的好政策,农地圈本身也是赞同的。

政策好不好,因事因地因人,结论也就不同,但就当前三农所处的阶段而言,撤村并居应该正当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说是好政策,这里面有三个重要的大背景,一个是农村人口的快速进城带来的大量空心村的出现,非农忙时节,农村剩余人口主要是99(老人)38(妇女)61(儿童)为主,只有到农忙时节才会有外出务工的壮劳力阶段性的返村秋收。其次,土地是财富之母,农村青壮年人口的流失,导致农村土地尤其是宅基地这块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很低,很多荒废的宅基地无法再利用。第三,乡村振兴也要追求效率,有限的支农资金要分清主次,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可能所有村庄不加区分的“雨露均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哪些村庄需要撤并: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

所以,撤村并居是中央准确的把握了国家发展的进程,面对农村新问题的主动而为。

二、三农政策好不好,农民说好才是真的好!

但是好政策最终要落地,还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不能发布不合实际的空规划,不能无视农民是撤村并居的主体,执行上既不能保守也不能激进。

一句话,好政策可能因为执行走样而在农民眼里成为“折腾农民”。所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到底是政策本身不合时宜,还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用力过猛?到底是政策问题还是执行问题?

撤村并居对农民的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媒体上的正面宣传不在少数:提升农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但是三农政策好不好,作为三农主体的农民最有发言权。地方政府说好不算好,始终避不了老王卖瓜的嫌。执行企业说好也不算好,那是为了拓展企业的业务。

不护犊子的说,一些地方在具体执行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别地区在实施新农村战略的过程中,强制拆除农民宅院,统一安排到新建小区,由于新建小区不能解决农民生活和种地的实际需要,不但没有让农民生活的更好,反倒是给农民造成了很多困难和不便。地方政府组织撤村建居的动力并非让农民住的更好,而在于通过集中上楼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卖钱,因此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大干快上,强制农民上楼的极端情况。

中央对于这种情况早有察觉,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避免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等一系列要求。

2019年9月20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充分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不得以各种名义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不得违法收回农户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严格控制整村撤并,规范实施程序,加强监督管理。

你看,中央还是清醒的,在发布政策的同时,就给那些可能执行用力过猛的地方上了紧箍咒。

三、撤村并居的隐形成本:你们看不见但农民算的清!

撤村并居,对农民当然有益处,媒体上前期宣传的那些也是事实。但是还有些问题,农民私下表达不少,但媒体上较少提及。

这就是农村撤村并居的成本分摊问题,这也是各地政策执行成败的关键。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农地圈在这里把问题简单化,主要提两点。

一是农村撤村并居农民负担成本较重的问题。比如农民的老房子评估价按一平米500-800元,但置换后的新房按一平米2000元,装修之类的不提,光是补新旧房差价100平每户农民就需要补12万。而且在农民看来,新房还不如旧房,因为上楼了,院子没了,农机农机没地方放了,等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人忽略的问题,就是农民上楼后,生活成本显性化了,原来很多隐性都是无成本的。比如做饭问题,华北地区都是用锅头烧庄稼杆做饭,只有冬天冷的时候才烧煤,做饭燃料这块几乎零成本。上楼后只能用天然气或燃气做饭,光这一项成本就要增加500元。原来农村吃水基本不花钱,上楼后要按表收水费。原来没有物业费,上楼后还要缴纳物业费。诸如此类,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年怎么也得增加个2000元以上的成本。再考虑冬季取暖要烧燃气,又要增加3000元。

所以,问题就出来了,生活环境好了吗?好了。但农民生活幸福感提升了吗?未必!

因为生活环境提升的成本,大头都让农民分摊了。上楼后农民收入没有增加,但花销大了,这能持久吗?

新旧房置换给农民提供贷款有用吗?解决不了问题,贷款得还啊,贷款置换的房子一卖不出去二出租不出去。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农村没有富裕之前让农民向城里的生活看齐,对农民不是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