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出身陕北榆林的路遥,恐怕是绕不开的人物。作为一个作家,他创作出《人生》《平凡的世界》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史诗级巨作《平凡的世界》,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然而可惜的是,就在路遥完成作品,斩获茅盾文学奖,处于人生巅峰时刻时,一系列厄运却接踵而来,最终被疾病夺走了性命。然而实际上,路遥的厄运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38岁的路遥正在紧锣密鼓地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然而在写作过程中,路遥越发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疲劳,路遥发现自己的身体经常一点力气也没有,身体软弱地像一摊泥,几乎每吸一口气都特别艰难。在任何地方,哪怕是坐一会儿,就会睡着,甚至被水杯碰开一个血口子也浑然不知……

其次是咽喉剧痛,他的喉咙常常肿得让他说不出话,甚至连喝水都困难,胸腔里憋的痰连一丝却吐不出来。一天二十四小时痛苦地无法入睡,既吸不进气,又吐不出痰,有时候折磨得在地上打滚也没有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更严重还是在年初,当时路遥正在省作协写稿,结果写着写着突然吐出一口鲜血。他揉揉眼睛,确认自己不是幻觉。于是他打电话紧急叫来他的弟弟王天乐,兄弟俩赶紧去了医院。

最终医生给出的“判决书”,就像一个巨锤,砸的路遥头晕目眩。路遥所患的病症是肝硬化,而且这个肝硬化,是他家族所遗传而来的乙肝病毒所引起的。

拿着诊断书,路遥却做了一个最终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他决定隐瞒自己的疾病,不再去医院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路遥,因为《人生》的出版,已然名满天下。而在当时,乙肝是备受社会歧视的疾病。对于乙肝患者,很多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用人单位往往都会排斥他们。

路遥为人刚强,极好面子,他决不能容忍别人知道自己患上了乙肝。因此他严令王天乐等少数知情者:绝不可将我的病情外传。

因此,路遥不再去正规医院,而是四处在民间寻找名医,为自己治病。对此,他曾自述道:

“不能迷信大城市的医院。据说故乡榆林的中医有名,为什么不去那里……在那里病治好了,万幸;治不好,也可就地埋在故乡的黄土里——这是最好的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乡后,路遥还真找到一位神医,他的名字叫张鹏举。张鹏举年过七旬,医术精湛,曾为王震、陈永贵等人看过病。在详细了解路遥病情后,他指着镜子对路遥说:

“你照照镜子,看看你的舌头。”

到了镜子前,路遥伸出舌头,结果把自己吓了一跳,原来他的舌头黑得如同焦炭一样。

随后,张鹏举给他开了两个方子——“生地和硼砂”。看着如此简单的药方,路遥反而放心了。自己这么重的病,却只开两味药,张大夫恐怕真的不同凡响。

后来路遥服完药,肿痛的喉咙果然好转。一副药下肚,带着绿色的黑痰一堆又一堆地吐了出来。之后,张鹏举又给他开了一百多副汤药和一百多颗药丸,而路遥的身体真的恢复健康了。

然而可悲的是,这位神医却在《平凡的世界》完成前去世。失去了张鹏举,路遥的身体再也难以逆转。

襄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遥身体恢复后,立即紧张地投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创作。要知道,对于肝硬化早期患者来说,最忌讳的就是劳累和熬夜。

实际上,在进行第三部创作时,路遥已经有意识地放缓自己写作的节奏,加强自己锻炼的频率,能不熬夜就不熬夜。有时候,他的朋友们也会抽空来看他,讲讲笑话,谈谈生活,愉悦路遥的身心。

然而要创作《平凡的世界》这种作品,哪是优哉游哉能写成的。因此路遥的身体还是垮了。一天,他的好友霍如璧来看他,发现路遥他靠在沙发上,双手无力地垂在两边。于是霍如璧劝他::“你休息一两天吧!”但是路遥却斩钉截铁地说:“不行!”

1988年1月27日,路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初稿。原本,路遥可以休息一下,调理一下身体。然而,新的工作很快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在1987年初,《平凡的世界》一、二部就已经被做成音频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放送。在社会上取得了极大反响。

而到了1988年4月,《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已经演播完成。于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路遥催稿,必须于6月1日将第三部二稿送到电台,否则《平凡的世界》演播剧将开天窗。

无奈之下,路遥只好加快自己修改和写的进度。当时,路遥没有打字机更没有电脑,所有工作都得靠手。到了后来,路遥写得连笔都握不住。必须用热水温敷,才能将僵硬的手“解冻”。

誊写

1988年5月25日傍晚,《平凡的世界》最终稿完成,路遥放声大哭,一把将自己圆珠笔扔出窗外,实在太不容易了。

而一次紧张的写,严重地损害了路遥的健康。他的朋友叶咏梅发现,路遥在餐桌上完全不在状态,以往能扒三海碗饭的路遥,却一口也吃不进。当时叶咏梅以为,路遥只是太疲惫了。然而实际上,路遥已经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对此,叶咏梅至今仍很内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夏天,路遥从北京回到西安,而他的身体已经被高强度的工作所毁灭。因此路遥想要治好自己的疾病,因为他准备再写一本小说,一定要超越《平凡的世界》。

然而当时张鹏举先生已经去世,路遥所找的名医都是欺世盗名之徒,所给出的偏方在严重损害路遥的身体。

有一个医生说路遥的病是内病,有内火。而内火要外治,因此给他敷上一些黏乎乎的黑色液体。说要将内火往外赶。当时,路遥确实感到轻松了一些。但实际上,这些治疗对疾病根本无事无补,反而拖延、加重了病情。

路遥好友京夫后来曾经嗟叹道:“路遥就是好面子,他的病重,完全是他性格造成的。他好面子的性格,最终造就了他的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肝硬化,是缓慢而致命的疾病。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到了晚期,几乎神仙难救,除了换肝,别无他法。

1991年,路遥已经病入膏肓。然而即便是这样,路遥也拖着不肯治疗。路遥明明应该多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但路遥却躲在小屋子里,天天以小米粥为食。

1992年夏天,生命已临近尾声的路遥住进了医院。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路遥,整天都在默默流泪。他还有很多事业要完成,他的宝贝女儿路茗茗不能没有爸爸……当年11月,路遥不幸去世,年仅42岁。

事实上,路遥的死,完全可以避免,都是因为他太好强了。但是如果不好强,他又如何能写出《平凡的世界》这样的巨作,又如何能感染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路遥走后,书籍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惊人的2000万册,这还不算数之不尽的盗版。当马云还是一个寂寂无名的穷小子时,马云无意中在火车站捡到一本《平凡的世界》,一读就再也放不下。马云说:“是《平凡的世界》改变了他,让他意识到,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石屹读了7遍,他说:“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觉得这个坎过不去了,我都要拿起来读一遍,以至于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他还说:“我就是孙少安。”为了表达自己对路遥的崇敬,他还自掏腰包,花10万人民币为路遥修了一座新坟。

蒋方舟曾发文:“路遥是中国文学最后一个殉道者”。

还有评论家认为,若路遥没有英年早逝,或许将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不易,生命本多磨难,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总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在你迷惘和无助的时候,就去《平凡的世界》找答案!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