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过去的推文中已经讲过,研发出了射程超过700公里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其实是老实人被忽悠了的结果。起因是某大国一直说他家研发出了射程达到400公里的远程空空导弹;而超级大国自然不想被压过去,于是提早宣布自己在AIM120D的基础上,研发出了AIM260这种双模双脉冲的远程空空导弹,所谓的双模就是2种制导模式一起用,过去的格斗导弹一般都是红外制导或者紫外制导模式,而中距弹一般是雷达制导。而双模制导模式是以上这些制导模式全包。因此对手的飞机一旦被其锁定几乎没有逃逸的可能。过去的空空导弹的固体发动机都是发射后一次性燃烧完毕。这种有动力的燃烧最多维持三四十公里,后面的空空导弹只能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完全靠惯性飞行。在前面的三四十公里有自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时,导弹的机动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到目前全球空空导弹实战击落敌机的最远距离也就是主动段之内的35公里。而到了后面开始靠惯性飞行打击目标,则只能靠自己的气动翼面偏转变向飞行,此时的机动拦截能力会急速的下降。因此过去大部分中距弹宣称自己在末端还有20G以上的拦截能力,其实都是夸大其词,因为只有空空导弹还有自主动力的时候,才能确保有20个G的末端机动能力,此时可以击落最大机动能力9个G的目标,而一旦完全靠惯性飞行和翼面偏转,此时的导弹末端机动能力很难超过5个G,最多只能拦截机动能力在2.5G以下的预警机、运输机和加油机等,正规的战斗机会轻易的摆脱这种到了射程末端的空空导弹的打击。而双脉冲先进导弹,就是让自己的火箭发动机至少分两次燃烧。第一次燃烧让导弹达到最高速度,然后中间靠惯性飞行一段时间,到最后通过自身弹上雷达锁定目标后,弹上的火箭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二次开机,重新加速获得巨大的二次机动能力。有些双脉冲导弹还在射程的末端提供矢量推力,这种拦截能力就非常可怕了。到接近目标时仍然有超过40个G的过载,当前除了传说中的飞碟,几乎没有人任何人造飞行物可以躲过如此强机动的追杀。这就是所谓双模双脉冲远程空空导弹的厉害之处。老实人得知这两大国宣传的导弹研发的最高水平之后,就想,一家研发出了射程400公里的空空导弹,另外一家研发出了双模双脉冲空空导弹,都这么厉害,那么我只好研发一种射程400公里的双模双脉冲空空导弹好了。规划好之后,居然真造出来了。但是造出来之后才知道是被另外两家纯忽悠了。因为当初说他家的空空导弹可以打400公里的,实际证明打180公里外的目标都困难,最终很不好用,干脆下马了。而超级大国的最新型号空空导弹,既不是双模也不是双脉冲。而老实人的双模双脉冲的新导弹,真的可以把模拟战斗机类高机动的无人机在400公里外凌空击碎,N发N中,弹无虚发。后来又用特殊机动靶标模拟了700公里外的轰炸机、预警机和加油机、仍然是凌空打粉碎!这就是射程超过700公里的说法的由来。现在已经批量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0公里的射程,已经完全超过了绝大多数战斗机的自身雷达的锁定距离。因为现在包括最强的隐身机的机载大口径相控阵雷达,也只能锁定400公里之内的典型三代机目标。因此目前对最强空空导弹的要求就是可以最远打击400公里即可。而即使大型相控阵预警机也很难引导导弹攻击700公里之遥的对手。这种导弹又是如何实现对如此遥远的距离一击必中的?其实就是通过现代网络中心战的数据链,和导弹本身的超强搜索能力。虽然大多数机载雷达都不能对700公里之外制导,但是天波远程预警雷达却可以基本看清4000公里半径之外的像轰炸机和预警机之类的大型飞行物体,可以通过数据链快速传递给挂载超远程空空导弹的本方载机。本方载机发射导弹后,立即爬升到4万米以上的高空,因为高空空气阻力小射程远。然后导弹本身的氮化镓有源阵雷达自己开机寻找数据链中提供的目标,发现后牢牢锁定等待第二次助推器开机。这种弹上相控阵雷达的口径在导弹中相对巨大,天线直径超过25厘米,要知道枭龙3和阵风的机载相控阵天线的直径也不过50到60厘米。用25厘米口径的相控阵搜索和锁定轰炸机、预警机或者加油机自然是轻松愉快的。等于是已经打造了一把82斤的青龙偃月刀,就是不知道谁是第一个送上门来,让其一战成名的那个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