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抖音短视频上看到一段视频,假如在古代你的职位是什么?对方回答:奴才!在封建体制下,个人、家庭或是家族,甚至是诸侯等混的再好也不过是一个较好级别的奴才,如秦朝一人之下的赵高,如清朝的和珅,纵使他们再有权有钱,在皇帝的面前也只能承认自己是奴才的命。而反观现在,我们不再次是奴才,更多的人成为了员工,和老板的关系越来越透明和轻松,甚至好一些的走上了真正的合作模式。

这种职业的属性不再是封建下的奴才和奴才的命运,但是职场中的条条框框和尔虞我诈等等,这些和古代确实大相径庭的。职场中,老板不是好当的,每天都面临着无形的压力,而且承担了未来太多的风险和责任。员工也不是很轻松,在较高的物质条件下,需要拼业绩看资历等等,稍有不慎就有解雇的危险。虽然古代没有职业中老板和员工的称呼,但是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内容确实从职场的角度来分析为何说周文王姬昌不是一个好员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与员工的职场关系

姬昌职位:西伯侯,有能力、有业绩

不管是影视剧《封神榜》还是正史中,周文王姬昌都是殷商帝国商纣王帝辛手下的官员,而且凭借着个人的实力和声望,属于三公之一,深受帝辛的信任。故帝辛把殷商整个西部的地域全部都交给姬昌打理,并且给予最大程度的实权,并且敕封姬昌为西伯侯。可见,姬昌在整个殷商和帝辛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

在奴隶制阶段中,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比如一个祖先下面的人生活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一个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部落,而姬昌的周与殷商相比就是一个不足百里的周,有“大殷商,小邦周”的简称。然商纣王给予姬昌封侯不仅仅是一个虚衔,而是有征伐、生杀大权的实权,对于整个西边来说,可以不认商纣王帝辛,但是不得不承认姬昌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神榜》封面图

面对西部众多的部落,姬昌又是殷商的西伯侯,故周部落越来越强大。但是,周人所居住的土地不能满足周人的生活条件,故在姬昌的带领下借着殷商的力量开始不断的征伐西部小的部落,甚至是直接吞并掉。“天高皇帝远”,外加商纣王对姬昌的信任,其他的部落要不顺从周,要不就直接被周给吃掉啦。

《周本纪》记载:“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

在《史记》的《周本纪》中,姬昌深得商纣王的信任,拥有征伐大权,整个西方都听命于姬昌。作为这个结果,姬昌把周围的小部落,如:犬戎、密须、耆国等,并且消灭了这些小部落后完全可以找一个借口给商纣王或是直接不告诉商纣王,把小部落的版图划分在周邦的领土上,对于一些归顺的人们姬昌将其纳为自己的子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伯侯被囚禁之际

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不禁让人们想到了一句成语“狐假虎威”,即姬昌借着商纣王对自己的信任,来扩大自己的领土,提高自己的声望。这就是牧野之战时,为何姬昌的儿子武王列举讨伐商纣王的《牧誓》的理由看起来很荒唐,但是其他小部落的人不得不施行的原因之一啦。

姬昌征讨其他小部落的事情被殷商的权贵们知道啦,担心姬昌用心不良,把这件事情的利弊告诉商纣王,结果帝辛却不相信,而且认为姬昌这是在帮助自己管理西方的小部落。为何商纣王对姬昌如此的信任呢?

《周本纪》有言:“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

姬昌外表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而且每一个上朝都是按时或是提前几分钟达到,对殷商朝贡的东西都是商纣王最为喜欢的,在祭祀的场景及其措词上都是毕恭毕敬。姬昌的这些外表,不管在语言上,还是在行动上都给周人、殷商人、朝廷的员工及其商纣王来说都是最为合适的人,不然也不会被商纣王封为三公,统领整个西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本纪》

可以说姬昌作为殷商帝国公司的员工,深得商纣王的信任,不该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中饱私囊,慢慢的壮大自己。在职业的角度看,如姬昌类型的人,虽然能力很强,业绩也很高,但是这样的人在平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都一定会离开公司,甚至将来可能成为公司的绊脚石。

帝辛职位:老板,励志将东南纳入殷商

在武王召集西部众部落在殷商的地界——牧野要申讨商纣王时,此时的商纣王却不相信姬昌能做出这等叛逆的事情。同时此时的殷商几乎全部的军队力量都被商纣王调集到东南等地,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内。

《淮南子》曰:“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五岭以南的一帶地方〉,后幽都。”又曰:“纣王兼天下,朝诸侯,人迹所及,舟楫所通,莫不宾服。”

东海、流沙、交趾、幽都等地都成为了殷商的颁布,在这里我们看到在帝辛的带领下,商纣王统领的军队到底是何等的雄壮,用所向披靡,再适合不过啦。回顾姬昌小邦周,我们会发现小周之所以敢公然的挑战殷商,其实对殷商目前的形势了如指掌,而且知道此时殷商的军队都在外面,就算及时的调遣也来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商帝国时期的权贵们

可能是不得不如此,帝辛将牢狱里面的17万罪犯拉到了牧野之地,准备和武王的几万军队作战。古代尤其是奴隶制度下的统治,战争的胜负其实就看对方的数量是不是有优势,而殷商17万居然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惨败,属于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为何会这样呢?

其主要的原因即是商纣王不应该接受武王牧野的挑战,同时姬昌在西边的统治渠道牢固,名声与势力雄厚。外加上17万的罪犯根本不能说属于军队,甚至连一万的作战力量都没有。为何商纣王对接受牧野之战呢?我们具体来分析几点原因!

  • 1、殷商力量强大,帝辛综合素质强

殷商自消灭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而来,历经了几代君王的统治,统治时期长达600年历史。可见,在帝辛时期的殷商在军事、农业、经济等方面都是高度发达的。而其他的部落都是极小的部落,在领土和人口上都远远不及殷商。

《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帝辛影视剧形象

在史料中,我们发现帝辛生下来就天资聪颖,独秀于周围的人,而且有语言组织能力强,领导力强,在行动上迅速,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帝辛这些天生的优势,而且还坐拥殷商帝国,可以说自信爆棚,对于一个小邦周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 2、小邦周明修栈道,蓄势待发

小邦周能撼动大殷商,而且不被大殷商所发现,可见周部落在表面上麻痹殷商,糊弄帝辛。同时帝辛将姬昌囚禁起来,手里有人质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也正是姬昌被囚禁的阶段,为武王赢得了时间。这些只是我们简单的分析,如果对其感兴趣,可以回顾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下的《周本纪》。

总结

古代的奴才和现在的员工,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但是不管是作为古代的奴才,还是现在的员工,我们都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而在众多的史料中,我们却发现姬昌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员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帝辛之墓

其一:作为一个员工,不能借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私。而姬昌却利用商纣王对他的信任,借用手中的权利不断对周邦的其他部落大肆征伐,将其财产、人力、物力、甚至是土地都纳入自己的领土内。这一点不管在哪一个公司,不管是什么职位,这样做都是违法的行为,满嘴仁义道德的姬昌,却做出这样的事情,能被称之为好员工吗?

其二:纵使能力强,业绩高,但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职业上是不可取的。姬昌能力很强,个人的素质也很高,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其行为却是让人厌烦的,这个属于人品的问题。纵使窃取了整个殷商帝国又该怎么的呢?

对于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来说,一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强大、鼎盛到衰落、灭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啦,这个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一个朝代是谁统治,统治多少年,甚至几百年,又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换药不换药罢了,其后世在权利下不断的压制百姓,麻痹百姓而已。

参考文献:

《史记·殷本纪》

《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