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到今天,腾讯和老干妈这两个八竿子找不着的企业,在社交平台上演了一场反转再反转的大戏。

先是腾讯起诉老干妈,要求法院查封老干妈名下价值一千多万的财产。此时第一次反转来了,“腾讯被骗了,我们毫不知情”,老干妈对外回应,并且发布声明称我司从未与腾讯公司进行过任何商业合作。接着,贵州警方说已经抓到“骗腾讯”的三个骗子,事情到达了一个舆论高潮。

今天,老干妈又接连霸屏热搜了,瓜似乎越吃越大了,老干妈方面“玩的”越来越嗨,腾讯公司在微博上尴尬的表示,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欢迎广大网友提供类似线索,并称自掏腰包准备一千瓶老干妈作为奖励。

老干妈还真的在网店上架了1000瓶辣椒酱的链接,并表示“大客户专属”。尽管没有说明,但大家一看就知道这里的大客户指的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闹的场面继续,在网友们忙着嘲笑腾讯“傻白甜”的时候,腾讯也通过一波“自嘲”的操作顺理成章的完成了和公众的互动,缓和了整件事情的气氛。自家品牌的携手互动、微博的热搜、支付宝的主动蹭热点、B站的关注度、全网的主动围观和各大主流媒体的发稿跟进,并且借此顺利霸屏微博热搜,还引来了超越妹妹的“要广告费”。

那么,老干妈算不算躺赢?其实也不算。

老干妈因此事被牵扯出了由于二代接班引发的管理问题和产品质量下降等负面新闻,网友的吐槽和差评也随着事件的发展频频暴露在公众视线中。虽然不是整件事情的焦点,但是对一直处于“国民女神”地位的品牌本身还是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伤害。

况且,吃瓜群众散去之后,由此曝光在大众之下的,陶华碧的“家族企业”问题,才更值得被重视。

贵州当地有说法:贵州有两瓶,一瓶茅台、一瓶老干妈辣椒酱。

1994年,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因为自己所在的贵阳南环线主干道—龙洞堡地方修路,途经此处的司机就多了起来,他们都成了陶华碧“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她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并由此走上了销往全世界、发家致富的道路。

看一组数据感受一下老干妈的真实牛逼:1998年产值5014万元,2013年产值37.2亿元,15年产值增长了74倍。1998年上税329万,2013年上税5.1亿元,15年增长了155倍。

陶华碧在2014年退休,将公司转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然而,陶华碧万万没想到,她这两个儿子并没有学到她踏实、诚信的企业文化,反而为了降低成本擅自更换了老干妈辣椒酱所使用的辣椒。

在将品质更好也更贵的贵州辣椒换成了更为廉价的河南辣椒后,名面上老干妈的成本自然大大降低,然而,这种更换直接改变了老干妈的味道,顾客发现这一变化之后,纷纷用脚投票,拒绝买老干妈辣椒酱。

两儿子上任后,还特别喜欢土味营销,投放各种洗脑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干妈的销售因此一落千丈,2014年到2018年,销售收入分别为40亿、45.49亿、44.47亿、43.89亿元。市场占有率也在下降,欧睿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老干妈调味品市场占有率只剩下了3.6%。

公司内部也出了很多问题。更有甚者,还有离职员工盗走配方自立山头的事发生。

老干妈陶华碧终于看不下去了,决定出山。2019年,陶华碧再度出山,稳品牌、拓渠道、重营销,重新启用以前的原料和配方,销售再度回升,达到50.23亿元,同比增长14.43%,再创历史新高。

而这个发生于2019年的与腾讯的纠纷,从时间点来看,当时腾讯与“假”老干妈签约时,陶华碧并没有完全回归,而后讨债不成了,恰恰是陶华碧回归之后,我大胆猜测一下,也许此次老干妈和腾讯公司之间的纠纷,会不会正是当时老干妈换代后内外交困的产物?也正是陶华碧将老干妈交到两个儿子手中时出现的问题缩?

毕竟,仅靠三个人是如何骗过法务齐全的腾讯的?不少行业人士表示,如此大额的广告合作,审核是非常严格的,流程也是十分复杂的,一般投广告都会有资质审查,也会有预付款这样的做法,单纯地造假公章很难瞒过所有人,没有钱也很难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律师已发声,表示当前案件仍然有众多疑点。为什么2019年签署的合同到如今才浮出水面?腾讯“多次催办无果”是催告了谁?腾讯做得热火朝天的广告,老干妈是否知情?以及警方通报的3人假冒老干妈名义签订推广合作协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腾讯赠送的游戏礼包码,但是其价值与推广合作协议所约定的推广费差距很大,3人的犯罪动机不合常理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开始流传越来越多老干妈家族内斗的消息图(不知真假),但事情是否仍有反转?吃瓜群众已经搬好板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