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这首歌颂宋代名臣包拯的歌曲,几乎是家喻户晓。作为宋代名臣,包拯为人刚正不阿,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拯一生有两位妻子元配李氏不幸早卒,后来他又续娶继室董氏,并与董氏生下了长子。之后,夫妇俩再未生子。

包繶。到了20多岁时,与崔氏结婚,产下了包拯的长孙包文辅。然而可惜的是,婚后第二年,包繶就因病去世,让包拯夫妇承受白发人送黑人的痛苦。然而祸不单行,仅仅4年后,5岁的包文辅又不幸夭折。

失去了长子长孙,真哭得包拯肝肠寸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包拯这可是绝后了啊。跟他同样痛苦的还有儿媳崔氏,没有丈夫和儿子,她成为包府最孤苦无依之人。

一开始,开明的包拯曾多次建议崔氏改嫁,不要辜负了大好青春,但均遭孝顺的崔氏拒绝。如今包拯夫妇没了儿子,又有谁能照顾二老呢?就这样,崔氏一直守寡了20多年。这些年,她一直敬事公婆,而包拯也将她视为亲生女儿看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059年,包拯过60大寿。但在包拯看来,这个60大寿简直一点意思也没有。60岁的他年老体衰,哪有能力再生后代。没有后代,他怎么和列祖列宗交代啊。

但就在这个时候,崔氏突然跪下,并对包拯说:

“大人,其实您还有个后代!”

原来,崔氏一直鼓动包拯纳妾。然而包拯担心辜负自己的妻子董氏,因此执意不肯。后来,崔氏故意暗示董氏的侍妾孙氏接近包拯,安排她近身侍候包拯饮食起居。孙姓丫环心领神会,不久便怀有身孕。

或许出于出轨的自责,包拯将孙氏打发回了娘家。而此时,孙氏已经怀有身孕,并将此事告知了崔氏。崔氏知晓后,便不断给孙氏寄钱寄物。等孙氏生产后,崔氏便将其所生的男孩接入自己的房内,亲自抚养。而她并没有将此事告知包拯夫妇,因为她确实担心婆婆董氏对此不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包拯60大寿时,崔氏终于鼓起勇气,将这一喜讯告知了自己的公婆。谁知董氏不仅不恼,反而乐得合不拢嘴。包拯当即给孩子取名。这就是包公唯一生存下来的骨肉。

包綖

包綖

然而仅仅一年后,包拯便不幸去世。在灵堂上,宋仁宗亲自前往祭奠,而5岁的包綖穿着一身布衣前来迎接。宋仁宗见孩子穿着如此朴素,不仅鼻头一酸,堂堂开封府尹,竟如此简朴。于是当他当即决定,赐予包家很多钱帛,并为包綖预定了未来的官职。

不久后,崔氏并领着小叔子包綖,一起扶着包拯的灵柩回到合肥。听闻此事后,崔氏的母亲吕氏立即赶到庐州,并劝女儿改嫁,她说:

“你快改嫁吧。我都帮你找好了夫家,快跟我荆州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崔氏却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我要改嫁,也不会等上十年。”吕氏一听急了:“都说夫死守子,现在丈夫儿子都是,你以后靠谁?”崔氏回答:“如今我婆婆年老,小叔年幼,没有我支撑门楣,包家就垮了。”于是,崔氏劝回了母亲,继续赡养婆婆,抚养小叔。

时任庐州知府的张田闻之深受感动,亲自写了一篇《节妇传》呈报朝廷。皇上大为惊异,传旨封崔氏为寿安县君。

读书后,崔氏亲自将他的名字改成包绶。婆婆董氏去世后,崔氏亲自为她送终,并找人撰写墓志铭。

包綖

最终,崔氏和包绶相依为命,最终将他抚养长大。等他长大后,崔氏又亲自做主,为包绶找了一个好媳妇。等一切都办妥后,崔氏又设法找回包绶的生母,让母子俩团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长嫂,包绶一直尊重有加,将之当成母亲来看待。到了62岁时,崔氏不幸病逝。听闻此消息,包绶如丧考妣,千里迢迢从开封回乡祭奠自己的嫂子。

如今包拯后代枝繁叶茂,而这一切,都必须归功于含辛茹苦抚养包绶长大的崔氏。而崔氏的感人事迹,也成为成语“长嫂如母”的由来。

在崔氏的管教下,包绶颇有其父之遗风。包绶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能清苦守节。包绶任京官时,家虽贫,却从来没有借官位饱自己的私囊。包绶死后,箱囊之内,除了书籍、著述外,再也没有其他值钱的物品,衣袋里也只找出 46 枚铜钱。甚至有人猜测,的死,极有可能和清贫有关。

包绶

直到今天,包公后代仍秉持家训,一身傲骨,从不为权势低头。正所谓“包公一句话,后世代代穷”,但这种穷,是忠厚传家的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