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冠县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次事件中被顶替者陈春秀是一名农家女,2004年高考成绩达546分的她经过数月的等待,最终还是没有等来她的录取通知书,于是20岁的陈春秀只能过着四处打工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顶替者陈双双(化名),高考成绩为303分(文科)的她,因顶替陈春秀的546分(理科)被山东理工大学录取,毕业后直接进入某街道办事处工作,成为了一名公职人员,吃着“皇粮”、享受着“五险一金”等各项福利。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就是当初的录取通知书,为何被山东理工大学录取的陈春秀迟迟没能等来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据人民日报报道:在见到顶替者陈双双后,陈双双及其家人承认了冒名顶替他人上学的事情,并亲自手写了一份情况说明,其中提到“相关入学材料由我(陈某某)舅妈(原某厂职工,现已去世)花2000元找中介代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此次陈春秀依旧没有放弃自己当初的“大学梦”,参加成人高考,她可能连知情者都不是。而陈春秀被冒名顶替的16年,已无法弥补,但当她重新向当初录取自己的山东理工大学申请入学时,却被院方以“无此先例”拒绝。

这样的回复虽然代表不了院方的态度,但却在本就愤怒的网友头上,火上浇油。一方面,毕竟陈春秀不是过失方,如果不是当初的“大学梦”,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被冒名顶替。另一方面,如果要寻“先例”,那么当年的资格审查的漏洞,以及顶替录取者入学又有没有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此来看,山东理工大学把上大学的机会“补”给陈春秀,似乎也合情合理,要知道,当初陈春秀的“考生电子档案”是无法篡改的,其考生照片也是她本人,而在这种情况下,院方却并未发现冒名顶替中陈双双的问题,这无疑是院方的责任。

在舆论压力下,6月22日,山东理工大学表示:我校对此次事件高度重视,在了解陈春秀女士的意愿后,学校将积极协调,努力帮助被顶替者陈春秀实现读书愿望。而院方这样的表态,也基本可以圆了陈春秀的“大学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公平、公正、统一这三个方面是无数家长最为关心的。平心而论,相比于西方国家从小就进行分化的教育体系来说,我们的教育制度基本保证了大多数学子的公平。

但制度的实施难免会遇到一些“钻空子”的人,对于这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发现错误就第一时间改正,我们纠错的能力和决心极强。从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各项新政策就可以看出,教育部是铁了心的要将教育的公平、公正、统一这三点维护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