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是二战的遗产,它的诞生大概是基于这样一个理想:为各大国和各小国提供一个交流和协商的平台,以减少全球范围内战争的发生,避免那个极度危险的、可能导致人类灭亡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联合国是一个交流和协商的机构,但是我们又能看到,在安理会里国家和国家之间并不是平等的,五常国家都拥有一票否决权,五常被公开地赋予了更多的权重,而这样看似“不平等”的条件之所以能够被大家都同意,是因为各国的政治家们基本都同意以下这个观点:只要五常国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强大,也是拥核的这五个国家(及其附庸与盟友)能够稳住,那么全球性的世界大战就不会到来,最多只是局部热战。说到底,赋予五常国家一票否决权其实还是为了避免大战的爆发,这是联合国的目的,而协商和沟通只是它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大家同意以上这种说法,那么我们大概就能理解标题中那位学者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这位学者的名字叫塞缪尔·约翰逊,是与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齐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他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学生——弗朗西斯科·福山,就是提出了著名的“历史终结论”的那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塞缪尔·约翰逊最有名和最经典的一个论断是:在冷战结束后,文明的冲突已经取代了意识形态的冲突,成了世界冲突的本源。这个观点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中得到了阐述,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大概讲过他的观点,他把世界文明分为了7个到8个,分别是:中华文明、日本文明、西方文明、拉美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非洲文明(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的非洲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着他的思路捋下去,如果要解决或者减少这7个到8个文明之间的冲突,就只能通过彼此的交流和学习来完成,而联合国无疑是他们交流和协商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塞缪尔·约翰逊认为,五常是二战后的五个主要战胜国,但是如今的世界格局已经不同于二战之后的格局,在新的形势下,联合国也应该做出一些改变甚至重组。塞缪尔指出,世界文明有7到8个,而五常只占了其中的三个(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和中华文明),为了更好的协商,最理想的状态显然应该是每个文明在安理会内拥有至少一个自己的代表。拥有十几亿人的印度文明和10亿人的MSL不应该没有代表,日本、拉美和非洲理论上也应该有自己的代表。在阐述这一点时,塞缪尔指出,或许可以将法国和英国合并成一个欧盟席位,这样西方文明还是用两个席位,一个欧洲一个美国。

塞缪尔认为,他的这个方案更能体现世界人口、财富和权力的分布。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