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吃苦万家甜,一家不圆万家圆。在平均海拨高度达4500米以上的新藏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往返于喀喇昆仑山和阿里高原之间执行运输任务。由于新藏线上山陡弯急,氧气稀薄,气候多变,“雪崩、泥石流、塌方”是家常便饭,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新藏线上的红细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良善,西藏阿里军分区汽车营的一名运输兵,从1986年入伍算起,他在新藏线这条“死亡之路”上,已战斗了24年,在这24年间,他共行车60多万公里,累计输送物资750多吨,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已经记不清了,正如张良善所说:“在路上遭遇雪崩或泥石流时,要学会抢道,该停就停,该冲则冲,葬身就是死路一条,但若是冲了出去就能捡回一条命。”

雪底

但就是这么一个连“死亡”都不怕的硬汉,却在1992年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痛苦。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也正是这一年,让从没流过泪的张良善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张良善与妻子何桂丽喜结良缘,结婚不久,妻子便来信告诉他自己怀孕了,张良善得知后回信道:你到部队来,临产时我请假好好照顾你!但不幸的是,就在妻子何桂丽即将临产时,却因感冒而住进了医院,而张良善这时却要前往冬季山执行运输任务,战友们在得知张良善家里的情况后,都劝他跟连队请个假,但这次任务至关重要。

时逢大雪来临,如果不能在大雪到来之前将物资送上去,那么冬季山上的驻防战士们就要挨冻受饿,甚至死人。而张良善是运输排长,熟悉路线,由他带着队伍上山最为合适不过了,于是,他向妻子说明情况后,踏上了上山的征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队开到狮泉河附近时,医院电话就打到了兵站,说张良善的妻子分娩时难产,让他赶紧来医院一趟。张良善听说后卸完货就连夜开车往下赶,这时医院又打来电话,告诉他:你爱人分娩时大出血,到底是保大还是保小?听到这,张良善哽咽着回答道:都要保,都要保,医生,实在不行,就保大人!

当他抵达医院时,孩子已经夭折,何桂丽也已危在旦夕,在妻子何桂丽弥留之际,何桂丽告诉他:“以后跑山上的路要慢一些,注意安全。”何桂丽下葬那天,张良善穿上军装,戴上军功章,在亡妻坟前跪下祭拜,紧闭双目、泪水长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张良善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战友们自发地张罗着帮他介绍对象。就这样,在战友的介绍下,张良善与伍菊结婚了,1994年8月1日,恰好是建军节的那一天,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因当时张良善在外执行任务,等他忙完休假回家时,女儿已经半岁了。

伍菊看着半年不见的丈夫说道:“你那部队到底有啥好的,竟可以让你不顾老婆孩子”。张良善低头一言不发,过了一会才低声说了一句:等有机会了,带上孩子一起去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人吃苦万家甜,一家不圆万家圆。这是张良善铭记于心的一句话,而家庭圆满的他,在工作方面也未有丝毫松懈。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三年间,先后被组织授予 “高原模范汽车兵”、 “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而在2001年,张良善因发扬“红柳精神”而被评为“共和国的脊梁卫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张良善已从汽车营的一名运输兵,成长为兰州军区阿里军分区装备部部长,但即便如此,张良善有时也会在新藏线这条他行走了24年的路上与运输兵一起输送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