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的脚步,正如同乌云累积的天空下起暴雨,而战争也总算爆发,而日军的推进,在蓄谋已久的情况下,更是要快上不少,一时间,华北等重镇接连失陷,在事变后的数天,战火也就已经达到了北平城。

在9月10日,民国教育部匆匆下达命令,宣布在长沙和西安设立临时大学,并且将平津地区的几所高校迁徙往上述的两个地方,除去这些队伍之外,逃难的百姓更是组成了庞大的队伍,向南开始迁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83年前,1937年10月一天的下午,长沙临时大学办事处,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衣衫褴褛,如同一个要饭的乞丐,而怀中,还紧紧的揣着一个泡菜的坛子,乞丐想要进入教学楼,却被门口的门卫给拦住,警卫并没有相信眼前这个叫花子打扮,却口称自己是清华大学教授的人。

为此他只好在门口张望,此时清华校长梅贻琦,刚好从教学楼的办公室走出送客,乞丐赶忙高叫一声:“梅校长!”才让梅注意到了他,梅贻琦仔细打量了一下,不由得发出了惊叹,“你怎么会在这?”乞丐早已经泪流满面,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名乞丐,原来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尧。故事的经过,还得回到数年前。

1931年,赵忠尧还是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卡迪文许实验室一名学生,而他的老师,正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赵忠尧好学的精神,和在艰苦中顽强拼搏的努力,感动了卢瑟福,因此在赵忠尧学成归国的时候,特意将50毫克的镭赠送给了自己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镭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而且极难提炼,因此在国际上严禁流通,但是赵忠尧还是瞒天过海的将其带到了国内,存放在了清华园的物理实验室当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忠尧也想起了在校园中的那50毫克镭,心急如焚,不忍心如此宝贵的研究资料,落入日军之手。此时的北平早已沦陷,而清华园也被日军所占领,赵忠尧只好委托还未来得及转移的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帮忙,雇佣了一辆小车,冒着被日军士兵抓住的危险,潜入实验室,找到了至关重要的50克镭元素。然后带着这份珍宝向南逃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不让他人怀疑,赵忠尧将镭装进了一个泡菜坛子,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人群的混乱下,一路上,赵忠尧的钱包、身份证明衣服等均不幸丢失,他却始终紧紧怀揣至关重要的镭元素,为了躲避寇匪和日军盘查,赵忠尧总是在晚上行动,只走小路,历经风雨的他,从一个风度翩翩的教授,也变成了一个破破烂烂的乞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最终赵忠尧,还是将自己所要护送的物品,不辱使命的送到了目的地,从而为中国的物理学界,做出了一份巨大的贡献,50毫克镭失而复得的新闻,也轰动了全国。他的功劳,也应该让所有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