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普京发表国情咨文时首度披露“先锋”和“匕首”这两种高超音速导弹。这将各军事强国在高超音速武器技术领域的角逐,从台下搬到了台上。

在普京爆料之前,美国情报部门已声称中国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成功试验并服役。到了2019年10月,解放军大方在阅兵场上正式展示东风-17。可以说,中俄在高超音速武器的使用上,已经走到前面。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坐不住,正计划投入百亿美元研发多型高超音速武器,今天,北国防务就来帮大家捋一下美军在这方面的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大方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东风-17高超音速滑翔武器

说到超音速武器技术,美国可以算是最早的玩家,长期发展中也有雄厚的技术储备。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启动机动再入弹头与高超音速滑翔器的研究方案,即“助推滑翔弹头”(BGRV)。其后来加装在“阿特拉斯”洲际弹道导弹弹尖的长针状弹头,于1966年就成功试射达到7000千米的射程,是史上第一枚成功的远程高超音速滑翔器。

其后美国也没有中断在高超音速武器技术领域的发展,但使用没有实用型号出现,反而被中俄跑到了前面。

如今,为了对抗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并且实现能在开战后数小时内,消灭地球上任何角落敌方战略目标与反介入系统的全球实时打击战略设想。美军正计划于2023至2028年间在美国三军部署、服役数百件各式高超音速战略与战术打击武器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在高超音武器技术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图为“猎鹰”高超音速滑翔器,极速可达20马赫

由于美方目前无研发核弹头配备高超音速武器系统的规划打算,因此美制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将侧重强调精准打击与可攻击机动目标的寻的与制导能力。其中,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技术与工程难度因为相对较低,美国军方将优先开发并让其进入实用化阶段。

不过,美国内部也有专家学者质疑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实用价值,认为其在末段飞行阶段必须减速,对于先进防空/反导导弹系统而言,反而是比传统弹道导弹好打得多的目标。

但无论如何,研发工作是开始了的。以下为美军三军现有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陆军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项目发射车效果图,每部车可携带2枚导弹,属于战区级别打击武器

高超音速滑翔体(C-HGB)

“高超音速滑翔体”原本是美国三军合作的联合研发项目,但美国空军在今年2月时宣布取消与其相关的“高超声速常规打击武器”(HCSW)计划,剩下美国海军与陆军继续推动,并将生产20枚试射弹体。

高超音速滑翔体作为弹头部分,美海军和陆军的以下2个武器项目将会搭载它:

其一,美国陆军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这是美国陆军的远程反“反介入/区域拒止”高超音速武器系统计划,计划2022年实弹试射,并于2023年起进入部队服役。

“远程高超音速武器”采用重型拖车载具,每辆发射车载弹2枚,有效射程应在2250公里级别以上。研制单位为洛·马集团,洛·马目前已获得价值3.47亿美金的合同来完成4部发射车和8枚试射验证弹。按计划,洛·马还将在2020年获得3.516亿美金、2021年获得8.01亿美金,未来五年计划总预算53多亿美金来完成该武器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弗吉尼亚载荷模块”(VPM)主要用于发射“战斧”导弹,未来也可以用来发射高超音速武器,类似载荷模块概念值得我们借鉴

其二,美国海军的“常规快速打击”(CPS)高超音速武器系统项目,预定在2028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

据悉,“常规快速打击”项目采用直径的1.15米两节火箭助推,技术设定目标是能在1小时内命中全球任何角落的目标,这意味着其滑翔极速应该介于10至20马赫间。2017年10月,夏威夷海域进行的技术验证弹试射结果(最后落至马绍尔群岛周围海域)则暗示着其有效射程至少在3200公里以上。该项目初步计划安装部署在有“弗吉尼亚载荷模块”(VPM),这种大口径发射管模块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上。未来可能配备在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改巡航导弹核潜艇与美海军下一代大型水面战舰艇(LSC)上。

项目同样由洛·马负责研发,其将在2020年获得5.12亿美金,2021年10亿800万美金,未来五年计划总预算53多亿美金来完成该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52发射基于“战术助推滑翔体”研发的AGM-183A“空射快速响应武器”

战术助推滑翔体(TBG)

“战术助推滑翔体”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PRA)主导的高超音速滑翔体武器研发计划,在技术层次上似乎比前述C-HGB更为先进、轻小、紧凑,更适合配备在载荷能力受限的发射平台上。

美国空军因此在今年2月初决定放弃配合“高超音速滑翔体”而生的前述武器计划,将所有经费资源集中在“战术助推滑翔”基础上衍生的AGM-183A“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 项目上。该项目预定2022年实弹试射、2023年开始服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GM-183A弹头效果图

AGM-183A由洛·马集团研发(2021和2022年分别将获得3.82亿和5.81亿美金预算),初步计划配备在B-52战略轰炸机上,未来可能进一步配备在B-1B战略轰炸机(传说可挂载31枚)乃至于F-15EX战机上。AGM-183A的极速据称可达20马赫,此外有消息称其将配备能够攻击机动目标(舰船、导弹发射车等等)的传感器与制导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战火力”项目打击效果图

美国空军的AGM-183A之外,美国陆军也在“战术助推滑翔体”基础上打造战术型高超音速武器系统——“作战火力”(OpFires)项目。该项目由洛·马研发(2021年预算2800万美金),采用卡车式发射载具,直径1米的可调推力火箭搭载“战术助推滑翔体”,能够在近距离精准实时打击各式敌方战术目标。

除上述两大“滑翔体”式高超音速武器系列外,美国还在推进吸气式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这类高超音速武器的极速(5至12马赫)虽然相比“滑翔体”式明显较低,且技术与工程难度却高出许多,是各类高超音速中研发难度最大的。但其能够全程维持低伸突防弹道,并在末段飞行阶段继续维持高速飞行,突防能力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马堪称美国高超音速武器计划的最大赢家,其在2019年披露的可由F-35挂载的高超音速导弹概念图,可能会采用超燃冲压技术

目前,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洛·马正合作研发“高超音速吸气武器概念”(HAWC)项目,这种超燃冲压推进式高超音速武器按计划将在今年由B-52轰炸机进行试射验证。今年初,洛·马又公布了名为“空-吸气式高超音速打击武器”的该项目后续发展计划,这两个计划可以说是挑战当前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巅峰。此外,美国雷神公司似乎也在该技术领域有所发展。

总体来看,目前美军至少有4个朝着实战部署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以及数个前沿研究项目,计划投资的金额以百亿美元计,规模不可谓不大。美军的快速跟进,证明了我们之初走高超音速武器发展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如今美国在该领域发力,我们一方面要正视威胁,另一方面也应该吸取美军高超音速武器发展计划中的一些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