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小瑾和李妮,

是21世纪的普通小学生,

在一次旅行中,

他们被神秘的风沙带到了唐朝的边塞,

一段凶险而刺激的旅程,

从这时开始……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第一篇 | 下


在他们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外观宛如古代小堡的土丘。

李妮眼中顿时大放异彩,欢呼一声,立刻拔足奔了过去。

“别急,小心摔着了!”古小瑾关切地说着,也跟着跑了过去。

李妮一口气跑过去,目不转睛地紧盯着小土堡,一颗心也激动得怦怦乱跳个不停。

这个小士堡高四五米,占地有好几十平方米,整体呈焦黄色,不过一些地方已经发黑了。

小土堡上有一个“门”,虽然稍窄一点,不过两个人并排穿过不成问题。“门”的两旁和上方,还有一些凹进去的方坑,如同一扇扇关闭着的窗。

相比起照片上的形象,真实的小土堡更加酷似李妮在历史图书上见到的一些唐朝边塞堡垒,她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只觉得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古小瑾也跑了过来,微微喘着气说:“怎么样?李妮,没有让你失望吧?”

“哇,太棒了!”李妮兴奋地仰着脸庞,问道:“大班长,这座土堡真的是天然形成的吗?”

“当然是的,这个不用怀疑,我小叔是这方面的行家呢!”古小瑾的语气十分肯定。

李妮像只小鹿似的蹿到“门”前,把脑袋探进“门”里去张望,可小土堡里光线太暗,什么都看不清楚。

李妮退后几步,从挎包里取出一个数码相机,“咔嚓咔嚓”地给小土堡一连拍了好几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小瑾揉了揉眼睛,望着百米开外的一片沙地。这片沙地黄澄澄的,在炽热阳光的晒烤下,似乎要冒出烟来。一阵大风吹过,一些沙子被扬了起来。

李妮观察了小土堡一阵,又问:“大班长,上次你拍下的照片,有没有上传到网上去呢?”

古小瑾正要回答,忽然一阵大风刮起,他俩毫无防备,都被刮得东倒西歪的,李妮还惊呼了起来。

古小瑾站稳身子,连忙扶住身旁的李妮,紧张地说:“小心!”

大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李妮整了整衣领,皱着眉说:“这里是不是经常刮大风呀?”

古小瑾却说:“上次我跟我小叔在这里待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刮过一次大风呢。”

话音刚落,忽然又“呼”的一声,一阵更大的风裹挟着沙子,从沙地那边向这里猛刮过来。

“哎呀,糟了!”李妮脸色一变,惊叫起来,“快到土堡里躲一下!”

这阵风沙的声势也真够吓人的,古小瑾可不敢大意,和李妮急忙奔向土堡。

不料,他们刚奔到土堡“门”外,几只大猫头鹰突然从土堡中飞了出来,向两人急急地撞过来。

这几只猫头鹰比普通猫头鹰大了两三倍,羽毛已经脱掉了不少,身上沾满又黑又厚的污垢,散发着浓浓的霉臭味,实在令人恶心。

李妮尖叫一声,慌忙转过身,手里的相机也跌到了地上。就在这一瞬间,那阵风沙已经卷到了他们面前。他们惊呼着,一齐跌倒在地,很快就被风沙掩盖住了。

古小瑾和李妮不敢乱动,紧紧地闭住嘴巴和眼睛,防止沙子灌入。

他们听到风声如鬼哭狼嚎一般在怒吼,感觉到压在自己身上的沙子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吓得确魂都快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好,没过多久,古小瑾和李妮就听到风沙声越来越小,直到完全消失。

他们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正要从沙堆里爬其来,却忽然听到身边有人在大声吟道:“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李妮不禁一怔。除了历史,她对古代诗歌也十分熟悉,特别是唐诗。她知道这是一首唐朝边塞诗,作者是著名诗人高适。诗中的“营州”是唐朝的边塞地名,整首诗描写的是营州异族少年在城外狩猎的情景。

接着,古小瑾和李妮听到一个男孩子大大咧咧地说:“你们的箭法太烂了,让开让开,看我的!”

箭法?难道有人在练箭?都什么年代!

李妮有些困惑,不过也无暇多想,她和古小瑾挣扎着,费力地从沙堆中钻出来。

“哎呀,你们快看,沙子里有东西在动呢!”又一个男孩的声音嚷起来,带着点惊慌。显然是古小瑾和李妮拱动沙子,被他们发现了。

古小瑾和李妮花了好半天时间,才把脑袋和上半身探出沙子外面。

“呼啦”一声,一群人马上围了过来,惊愕而充满敌意地紧盯着古小瑾和李妮。

而古小瑾他们两人的眼光一触及到这些人,也吃惊得张大嘴巴。

围住他们的有五六个人,都是一些十五六岁的少年。他们打扮十分古怪,都穿着圆领宽袖的长袍,脚上蹬着长长的皮靴,还戴着皮帽子。

李妮很快就认出来了,少年们穿着的都是古代契丹族人的服装。昨天晚上,李妮正好在网上看了一部关于契丹族建立辽国的历史电影。

李妮有点犯蒙了,这些家伙在玩什么把戏,难道在拍电影?她抬起头,望向前面,见到的却不是导演或摄影师,而是人数更多的一群身着契丹服的少年,策马扬鞭,手持弓箭,举着酒囊,畅饮着。其中有几个看起来才十一二岁,穿着毛绒绒的狐皮袍子。

李妮想起了刚才她听到的那首《营州歌》,不用说,吟诗的就是这些少年。李妮觉得,这首诗就像是特地为他们而写的。

从这一篇童话故事里,

我们可以学到一首

营州歌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明月羌笛诗中情】

营州一代的异族少年很习惯于原野生活,他们正穿着毛绒绒的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这些少年十分豪放,喝酒千杯也不会醉倒。他们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骑马。

(注:厌,这里是习惯的意思;虏酒,指异族人自己酿造的酒。)

【熟读边诗能受益】

这首诗就像一幅即兴而作的速写画。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一气呵成,刻画出一群在城外打猎的少年形象,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这种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白描”手法,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适当采用。

//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

第一篇(下)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