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已经是历史以来最好的了,寒门照样可以出贵子。认识到不足我们要改正,要有一个过程。也许五年,也许八年,也许十年二十年,总归是越来越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其实并不缺探索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只知道为读书而读书,但不知道珍惜书,的确不应该,但这与教育整体失败有关。我那时学生读书,当发新书时,还要用硬点、纸质好点的把新书包好,可加毕业时,从小学到大学的书,都是保存完好的,包括高中及大学笔记本。在旧社会有字的废纸和书不能烧、不能擦屁股,否则有罪、要瞎眼睛,吓的我们每个人不得了。但是体现,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是多么重视文化的。

解压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先向你的父母说:“爸爸妈妈,不管我能否考上大学,最起码你们也该歇歇,解解压了!” 而未从学校门走出,却将用父母的钱买来的书本撕碎,是解压还是解恨?不管你是否会金榜题名,但可以肯定的说,将来不是一个感恩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前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现在,学生表现的太优秀了。离校前,他们会把教室、宿舍打扫的干干净净,并在黑板上为学弟学妹们留下美丽的祝福!用的着的教材或图书会打包带走,用不着的就放在学校的图书漂流站去,再次的就放在垃圾回收站了。出校门前,会各自对着学校默默鞠躬致意,行离别礼。我真的是被感动了!不知道学校和老师,用了何种方式改变了那种状况。

撕书,说明对书籍痛恨至极!如果不为了高取功名,会去读书吗?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前人智慧的结晶,凡尊重知识,以书为宝的的有志之士,绝对不会去撕书,反而设法珍藏着,有朝一日还想重温其中的知识,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或工作时利用它。撕书的人都不是明智清醒有作为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老师初中时的语文课本,保存了四十年多年!成了那个时代的见证资料! 现在的学生渲泄感情,也无可厚非。但成物不可毁,撕书的办法总觉得暴殓天物,心态不够成熟! 我上学后,把高中成套的书转交给一个准备参加高考的同学。因此而成为三十年的挚友!

这是大错特错的,以后会后悔的,这些书在一个人一生中是一个过程,非常有纪念价值的,若干年后如重新再看这些书会有一个深深的回忆,回忆以往的一切……!或者若干年后有些学过的东西忘记了还可找回来,还相信书里面每一页多少都有记录些标注文字,这些以后都很难忘怀的!请学生记住,不要贪一时兴奋而造成后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撕书这种方法是不妥的。书并不只是上学时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也要看的。撕书的行动是一种浪费,也是对自己泄火。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在漫长的十几年的学习中,首先要懂得道理,也不是学生时代的结束。不能认为离开学校了,就不会再回到母校。当你学成归来时,首先就是回到母校去感谢这些教师对你的教育。那时你会很失望的,很伤心。老师是你的第二个父母啊!学校就是你的房间啊?撕书的孩子们去学校认错吧!

教改,越改学生负担越重,六十年代初期,我们读初中,那时也是“智育第一",我们早上六点多起床,晚上九点半熄灯,现在高中晚上统统十点下自修,回家还要做作业,没有人十一点前睡觉的。 那时除了教材,还有老师钢板刻印一些资料,现在初中高中生资料都要用车子装。 那时只有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利用时间辅导一下,现在补课,校外辅导等名目太多,学生苦不堪言,家长花钱无数。 专家门教改到底如何改,你们到下边走走,不要尽在办公室想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行为不可取,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熬过高考,明天如何未知。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不管你是什么心情,你是欢呼雀跃、大喊大叫宣泄一下都超越你的年龄与心理素质。莫忘一句俗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守知识不练休养,如此一个转折你疯狂撕了颜如玉、黄金屋,你要考个高官之时,你要宣泄到无法无天吗?过分宣泄会忘形而失前程。 最后劝你一句莫忘修心养性,脚踏实地才稳重。

教育归教育,你如果有其他的强项可不读书,象中国的个企业家,玻璃大王曹德旺,小学文化,陈光标,李嘉诚,等等,但是他们生在那个年代,这就是具备天时,地力,人和,政策,刻苦=成功!书没错,孩子们错的是养成了养尊处优,享乐的世界,才导致撕书,认清社会发展,不要任性,听从父母教诲,前途是光明的,你也可36O行里随便发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中国的教育已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了。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该学的要学,不该学的也得学,不管将来有用还是无用。 高中就应减劲负担,提高教育效率,让学生选择理想学科专攻。 选航天的,选国防科研的,选从政的,选从教的等等,不要让他们学习那些明知将来无用又要费时费力去学的东西。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