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为乐 固安七旬老人的“甜蜜生活”

辛建伟

夏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田野,花开正艳,正是蜜蜂产蜜的季节。在固安县礼让店乡康家务村的一个农家院里,“嗡嗡嗡”的声音是养蜂人刘才修的“工作闹铃”。清早时分,院里的70多箱蜜蜂出巢采蜜,不一会儿,它们便扑扇着翅膀往回运送蜂蜜。趁着花期,刘才修每天都早早穿上工作服,戴上面罩,抓紧时间取蜜。如琥珀般的蜂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他和蜜蜂共同的劳动成果。

刘才修今年71岁,已经从事养蜂行业48年。一直以来,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工作中,小小的蜜蜂也成就了他的“甜蜜事业”,托起了他的致富梦,更让他收获了快乐与满足。

1949年,刘才修出生于康家务村的一个普通农家。20岁时,他结婚了。1972年,在岳父的鼓励下,刘才修一边工作,一边养起了蜜蜂。“养蜂是传统行业,只要人勤劳,肯定饿不死。岳父是个养蜂能手,他把经验都传给了我。”刘才修回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诗人对蜜蜂的赞美。当然,同它们一样勤劳的还有养蜂人。这些年来,刘才修起早贪黑、追赶花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照顾蜜蜂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精心。他还经常拉着蜂箱去文安、霸州等地放蜂、采集花粉。为掌握科学养蜂技术,他订阅了行业刊物,每日刻苦学习。

一路艰辛,一路收获。刘才修不断积累养蜂经验,掌握了蜜蜂的四季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壮大了蜂群。2000年,刘才修的爱人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他只好在家里专心养蜂,不再放蜂。为了让事业更红火,刘才修利用附近的蜜源,生产具有家乡味道的蜂蜜和蜂胶。

“养蜂人最亲近大自然,哪里有什么花,几月开花都知道。这些年,乡村的绿化工作越来越好,蜜源很充足。”刘才修如数家珍,向记者一一介绍,“每年5月,洋槐花开;6月,枣花开;秋天,瓜果蔬菜开花……前不久,我收了近700斤洋槐花蜜。”

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在三个儿子的支持下,刘才修把满腔心血全部投入到养蜂事业,除了产蜜,他还找到了致富新模式:把大部分蜜蜂出租给大棚种植户,借助它们完成瓜果苗木的授粉。靠着蜜蜂,刘才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富裕又和美。

在当地人眼中,刘才修不仅勤劳肯干,还乐善好施。每当收蜜时,他总是把最新鲜的蜂蜜拿出来让乡亲们品尝。谁家有困难,他总是伸出援手。今年初春,得知本村一位村民患有重病,生命垂危,正在医院治疗,刘才修拿出1000元钱,送到了患者家属手中。

虽然刘才修已年过七旬,但他身体硬朗、精神奕奕、说话风趣幽默,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这归功于他多年的养蜂经历。

“蜜蜂采蜜、酿蜜,在农业种植、丰产增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最无私奉献的昆虫。养蜂人要学习蜜蜂团结、勤奋、奉献的精神,踏实干事,认真做人。总之,吃蜂蜜有利身体健康,养蜂让我收获快乐,心态好了,人自然就年轻了。”刘才修笑着说。如今,在他看来,养蜂不仅是事业,更是他一辈子割舍不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