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了解决“停车难”这一世纪难题,越来越多城市明确出台政策,在优先居住停车的前提下,鼓励实施有偿错时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居住小区的停车设施在满足本居住小区居民停车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开放,共享停车双方围绕收费价格、停放时段、违约责任等签订协议。而机关、事业单位取得的共享停车收益属于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应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全额上缴财政,并且可在年度预算中申请管理费用。一些城市还提出给予共享车位供给方一定奖励,以此增加车位供给。

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反馈。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受访者认可和期待共享停车。而从现实情况分析,城市闲置车位的数量,居住区与公共停车设施之间的距离,以及数字科技带来管理模式的突破,共享停车完全有条件开展实施。

“共享停车是一种集约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停车管理模式,通过错时共享停放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供需平衡,缓解社会停车矛盾。”深圳市人大常委经济工委委员、湖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迪蒙智慧交通董事长向隽表示,一方面新建停车设施周期长,并且在数量和空间上无法完全匹配停车需求,另一方面,一味增加新停车位既不现实也缺乏条件,共享停车既盘活闲置资源,又节约了建设成本,对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

随着政策一步步落实,试点成果逐渐显现,停车数据孤岛的局面有望被彻底打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汽车消费,大力解决停车难问题,与此同时,国家希望借助“新基建”来实现全行业转型升级,当然包括需求大、痛点多的停车行业。“小车位,大民生。车轮上的大国不能被一个停车位绊倒,必须重视起来,以免积重难返。”向隽说。

事实上,共享停车并不是只要把车位拿出来就可以了,还需要对传统的停车场进行改造,比如闸机、收费系统等,还要将车位信息接入云端,并通过终端APP触达消费者。所以,共享停车需要多方共同参与。首先在激发各方主体内在动力的基础上,再由政府牵头,引导鼓励第三方平台搭建起信息共享网络,在形成停车共享大数据库的基础上,打造共享停车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