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王德华

6月15日晚,在克什米尔东北部拉达克一个荒凉的高海拔高原的山脊上,数百名印度和中国军人放下武器,展开了一场斗殴。冲突中使用了棍棒和石头。这是45年来从未发生过的暴力事件。当印度埋葬20名死亡的士兵尸体时,它应该反思其冒险主义所付出的高昂代价是否值得。

印度于2019年8月单方面撤销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这是印度总理莫迪野心勃勃的大战略,目的是在动荡不安的克什米尔迎来“和平与发展”。

所谓的“拉达克直辖区”涉及中国领土。拉达克历史上属中国西藏的一部分,现在绝大部分由印度实际控制。

当时,巴基斯坦和中国表示强烈反对。印度向中国保证:“印方修宪不产生新的主权声索,不改变印巴停火线,也不改变印中边界实际控制线。”现在看来,印度当时的“三不承诺”是权宜之计。

因此,它导致了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三个核大国之间前所未有的军事对抗,以及整个地区陷入战争、大规模苦难和普遍经济混乱的可怕前景。

近70年来,某种默契使得这三个都拥有克什米尔部分领土的国家,没有采取任何激进行动来改变其脆弱的现状。

但印度推翻了该协议,取消了自治权,并将该邦一分为二,结果,曾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形容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的该地区陷入了一片混乱。

5月初,一支中国部队守卫在实控线加勒万河谷的中国一侧,在部队营地放置了大量火炮和重型装备。这让人们得以窥探,在世界屋脊展开的一场新的战略竞争的轮廓。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印度一直在这片广袤的冰河地带加强国防设施,修建道路、桥梁、隧道和一个大型空军基地,严重地危及着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安全。

去年克里米亚被吞并后,印度政治领导层一直在公开威胁要占领吉尔吉特-伯尔蒂斯坦,该地区位于克什米尔北部,1947年与巴基斯坦合并。这迫使中国采取行动的,因为这危及中国在中巴经济走廊的600亿美元投资安全,这些项目可能成为印度大举进军该地区的受害者。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途经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中国此举是为了阻止印度的任何此类攻击。

中印军队在拉达克的对峙最终可能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印巴两国今年可能在克什米尔的漫长边界上爆发更大规模的军事对峙。

2019年2月,在竞选连任总理期间,莫迪下令印度战机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的目标。一名年轻的克什米尔反政府武装分子,在克什米尔普尔瓦玛,对一辆印度准军事部队的巴士发动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至少40名印度军人死亡。这是一次高风险的报复行动。虽然这次空袭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而且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袭击,击落了一架印度战机,印度随后陷入尴尬,但莫迪仍然把自己塑造成,可以与巴基斯坦进行强有力反应的强人。

莫迪对克什米尔的态度也不例外,他的强硬策略在克什米尔煽起了绝望的气氛。对失去家园和变成少数民族的恐惧,弥漫在每一个克什米尔家庭中。印度政府去年取消了它的特殊地位后引入的新定居法,现在有数千名在克什米尔居住了15年或学习了7年的印度人有资格购买房产并在克什米尔定居。

然而,对剥夺权利的恐惧已经激发了国内外的克什米尔人团结起来,发起一场持续的运动,以引起全世界对他们所面临的灾难的关注。在国际关系中,吞并一块有争议的土地可能是一种莫迪政府的新目标,但强大的本土抵抗可能是抵御这种攻击的唯一手段。莫迪政府通过拥抱民族主义饮鸩止渴,必将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