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II回忆我的高考之路,还挺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作者:六度陈伟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我的两次高考】|

看一些高考的新闻,好感慨。高考是人生大事,这样的大事人一辈子不会经历超过十次。我复读过一年,参加过两次高考,2004年第一次,2005年第二次,我学习成绩一直中上,第一次成就550多,第二次600多,分数都够上个比较好的大学。实际上我复读是做了无用功,因为复读后考上的大学,第一次高考时的分数就是够的。回顾从第一天上学开始的学生时代,真是很多失误和错误,但是已经没有办法弥补,而且很多错误不是出自于我,而是父母、家庭、时代背景,等等各种内因外因。

但是还是非常感激存在高考这样一个机会的。一个社会的人才选拔、考核、激励、淘汰机制是极其重要的,高考就是其中的一个好机制。

高考进行时,很快高考又结束了,压力突然消失的那一刻感觉真是太好了,如同濒死又复活一般。

我现在有时晚上会突然惊醒,因为想到还有作业没写完,或者快要考试了,就把我着急醒了,然后又想到自己早就毕业10多年了,就觉得庆幸和释然,继续睡去。这说明我对学习和考试这件事看的还是很重要的,在潜意识深处都在为之紧张和焦虑。适度的焦虑能够增强动机,这可能是我学习比较好的原因之一。曾经为了大学为了学好英语,每天早晨6点多宿舍第一个起床去自习背英语,我把大学英语的一册书都背了一个遍。也曾经为了应付考试而通宵突击复习,整整两天两夜没睡觉。然而我不是神童,还有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结果成绩大部分时候也不算顶尖。

|【2.高考中的变量】|

高考是多变量多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中,除了你自己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还有时代背景、地域、文化氛围、家庭家族,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气候、饮食,这些都会影响你的高考成绩和效果。

父母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我觉得,在你35岁之前父母都是你的半个命运女神。即使不去拼爹,父母决定的事情还是相当多的。

|【3.高考结束的仪式感】|

看那些结束高考的考生狂欢、扔书、撕卷子,我觉得这不是个好风气。艰苦的考试结束了,也还是应该保持平淡的心态,宠辱不惊的心态。对于书本和试卷,那应该尊重和感恩,而不是他们扔了和烧了。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习俗中,“有字的纸”都是被当做宝贝恭敬的,不能随便丢弃,也不能随便焚烧。

有次看到一个新闻,讲青海的一所中学,高考结束后,组织学生们集体感恩老师,向老师鞠躬献哈达。这样的高考结束礼就很有意义,对考生也是一种升华和净化。

|【4.那些值得感恩的】|

人生之路有一些节点,这些节点有特别的作用和意义。高考是其中一个节点,其他的如就业、结婚、生子、升职,也是人生的节点。高考重要,但是并不绝对。有些人高考并不很成功,但是后来却过得比较成功。比如我有些同学读的大学没我好,甚至没上大学,但是现在过得比我好。也别把高考看得太重要了,不要夸大高考的作用。

回忆高考,虽然内因外因造成的各种遗憾挺多,但是确实还是非常感激高考的。我有时经过我过去读书的中学,还是会有一种神圣感和感恩之情。当你发现人世间有很多不公平不正义时,你就会觉得相对公平正义的高考仿佛一片净土,真是弥足珍贵。

还应该感激诸位老师。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经历一些学校之外的人和事,于是就知道了从事老师这个职业的人确实比较伟大的,老师里确实有一些好人和品德高尚的人。

祝福高考、老师、考生和中学。

作者:六度陈伟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