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站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那一刻,光芒四射。被巨大的荣誉包裹着的,当然还有“沾”到光的中国文学,此时历经沧桑的她在“碎片化”的背景下也变得新鲜不乏魅力。作家莫言为文学界争光,也是他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活力以及那走向世界的希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第一个,是具有破天荒破纪录的意义,这个满是“乡土味”的北方人身上充满独特魔幻的写作手法,最终,乡土式魔幻也成了莫言文学的标签。诺贝尔文学奖给予莫言的颁奖词,满含褒扬而且准确无误;莫言是一个诗人,他扯破程式化的宣传画,从云云大众中突出出来。

莫言这种撕裂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他在当代作家群体赢得青睐的“杀手锏”。在山东莫言的老家,两百年前的清代,同样有一个魔幻大师,讲故事的高人蒲松龄。再往前,莫言小时候还深深迷上了神魔经典《封神演义》。这些传统篇章是莫言吸取能量的根源,不过,除了这些,对莫言文学影响很大的还有一个人,他是鲁迅。

理论来说,鲁迅已经被当代所“去”,学校里实行“去鲁迅化”,文学界以王朔为代表的评论界也不“看好”鲁迅。首先王朔认为鲁迅连长篇都没有写过。一个作家没有长篇在那“戳”着(“戳”王朔的话把子,相当于“顶”),总也说不过去。于是一场重新估量先生文学实力的风潮甚嚣尘上。

莫言的崛起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无论是文人相轻,还是同行相嫉。总体莫言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读者拥趸,亦得到了无与伦比的褒扬,从鲁迅、老舍、沈从文乃至当代在海外名气更甚的贾平凹、余华、残雪等都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独有莫言的名字,从古老大国里“突出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获奖后的莫言成了读者眼中名副其实的文坛代表,风头无两。莫言的作品无论是散文,小说,剧本纷纷上架,洛阳纸贵,以“莫言”为署名的各种正能量句子和让人倍感亲切的美诗美文,占据互联网的角角落落。“莫言说”、“莫言热”成了国人文学情结的空前景象。

莫言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呢?据莫言所说,他从小就喜爱阅读。莫言出生的那个年代,物质贫乏,故而没有太多的书供他读,他把四里八乡所有能借到的书统统借来,最后无书可读的时候,他甚至去“读”字典。后来成年的莫言得以到部队训练,在那里他有幸接触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军队的图书馆里除了文学名著外,还有各种学术著作,莫言把里面一千多册书都看完了。

这其中莫言看了很多国外文学名著,特别是欧美文学,也涉猎了马克思,黑格尔等学说。也对福克纳、马尔克斯等比较流行的魔幻作家产生浓厚兴趣。作为同样以魔幻成名的莫言为此也被认为是模仿了他们,其实不然。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演说时曾说,他对时下很热的北美福克纳与拉美马尔克斯很感兴趣,但没有通读他们的作品,原因就是“怕”和他们一样,最后搞得土不土,洋不洋。放下拉美魔幻之后,莫言重新计划中国独特的魔幻写作方法。

在我国,除了《西游记》、《聊斋志异》等魔幻作品外,并没有多少可以让莫言特别喜欢的。就像残雪对我们本土的文学并不“感冒”。莫言为什么就能成为当今文坛将魔幻意识小说写得那么出神入化,他不是模仿了人家西欧,还是模仿了谁。其实莫言模仿了鲁迅,说起来你可能不太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今很多走向国际的作家看来,鲁迅不过是“老古董”,他似乎只会血淋淋地针砭时弊,要么“躲进小楼成一统”、要么“横眉冷对千夫指”。连今天的学生都恨不得“敬而远之”。更不用说那些善于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学者。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备受质疑的老文豪却是莫言的“恩师”。

鲁迅的文学

一个写尽了文白夹杂的现实主义者,怎么看都与魔幻啊,理想主义啊,现代主义啊不沾边。如何就成了莫言模仿的对象?

我们都只知道鲁迅有名的《呐喊》、《彷徨》,却常常忽略他的《故事新编》。普通读者会对《阿Q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很熟悉,却对《采薇》、《铸剑》等小说“置若罔闻”。不过这些民族财富,都被作家们“捡”了起来,而且像宝一样被他们供着,这么说不夸张吗?

不夸张。在一次作家会议上,莫言、苏童、余华贾平凹或是王朔等人被主持方邀请,写下对他们文学创作影响最深的十部作品,其中他们大多数都写有鲁迅。余华选了鲁迅的《孔乙己》、贾平凹写了《药》、王朔写了《采薇》、而莫言写了《铸剑》。当莫言出入各种场所时,常因诺奖的光环被围得水泄不通,为了引爆热点,莫言会被问到一些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一次莫言被问到他与鲁迅的文学成就孰高孰低。面对这样“毒辣”的问题,虽然很low,但也不得不回复。莫言直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是天才作家,我从小就是读着鲁迅长大的,一直在深入模仿他,可是怎么模仿都无法超越,以至于后来无法从受鲁迅的影响中走出来。

从莫言写下对人一生创作影响最大的作品有鲁迅的《铸剑》时,很多读者已经明白了。原来莫言小时候像今天的小学生一样并不喜欢鲁迅的小说,怎么读都不大懂,老师还常常让他们背诵,为此苦恼的莫言说希望这个“鲁迅”少写些文章。

多年后,莫言明白了,在无形中接受鲁迅的文字,对以后的创作乃至做人做事都有深刻深远的影响。他从那些深奥难懂的小说中挑选了《铸剑》,从而喜欢上了。正是这部《铸剑》让莫言从小就培养了魔幻意识小说的构思。

中国的本土魔幻小说

鲁迅的《铸剑》是一部历史魔幻小说,作品背景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历史,讲述一个懦弱的少年眉间尺为父亲蒋干复仇,最后在职业杀手燕之傲的辅助下将楚王杀掉,完成使命。故事永远都是简单的,但鲁迅从历史着手,加入了可读性强的魔幻手法,在艺术上吸引了莫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把山东高密东北乡这个不名一文的小地方,莫言以中国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抬”到了世界版图,站到了和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小镇一样的文坛地位。莫言写小说,多出于和鲁迅一样的作家心态,只有那些现实“叨扰”着作家时,才会一气呵成,不吐不快。

获奖后的莫言,由于巨大荣耀的冲击,很难让他静下心来写作。人非圣贤,莫言说了,不能要求一个作家年年都出好作品,历史上优秀的作家有时候一部作品就可以荣耀一生。然而鲁迅没有写过长篇小说,在王朔看来,一个文学家没有长篇总有些心虚。但在莫言看来,不然。

贾平凹、阎连科以及莫言写长篇,在读者印象里,他们的作品动辄就是几十万字,特别是莫言,他常呼吁,长篇就要往长的写,没有二十万字就不叫长篇,长篇最能体现作者心中的大气象,大苦闷,大悲悯,犹如长江大河,波涛汹涌,泥沙俱下。

而长篇也并非是故事情节的简单堆砌,而是作家心中苦闷的巨大抒发。为此他也对期待他能在获奖后继续创作的读者们讲,尽管自己写了这么多小说,但没有一部可以抵得上鲁迅先生。莫言坦言;愿意用自己所有的长篇小说“换”鲁迅一个短篇,如果能写出像《阿Q正传》那样在中国文学史有地位的小说,宁愿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今莫言为我国夺回第一枚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文学在当代东西方文化角逐的舞台上绽放华彩。是莫言个人实力的印证,也是东方文学的骄傲,同时也是前辈诸如鲁迅等大师所希望的,文学在当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国传统志怪、魔幻文学在莫言身上得以兼容和迸发。

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与鲁迅文学对比的,莫言的作品与大先生有一拼吗?请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