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0日,为解决中印边境冲突问题,印度外交部牵头举办了第二轮边界僵局以来的首次谈判。

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在6月30日举行的一次磋商中,双方确定了撤退的路线图,并商定了从撤退开始的72小时之内,双方可以确定对方的撤退轨迹。但是7月3日,莫迪突然到冲突中心的拉达克地区进行访问,又进一步引起很多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地缘战略家布拉玛·切拉尼10日在《印度斯坦时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可能不战而胜》的文章,分析了莫迪上次的行为。他认为,莫迪对拉达克的访问以及他当天发表的强硬演讲,本质是为印度当局寻求对华降级创造了国内的政治空间,在莫迪到达拉达克的两天后,印度和中方便达成了共同撤退的协议。

他表示,中印双方达成一致向后撤退,不再爆发新的冲突使事态升级,这消除了印度在这个不理智的时机发动战争的可能性,而印度军方的"软弱"表现会让印度国内已经沸腾的民意更加愤怒,这更使中国在不打仗的情况下获胜。

那么最新的磋商能够完全解决争议地区的问题吗?由于印度方面摇摆不定的态度,这一地区想要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似乎不太可能。事实上,达成的协议是对中方有利的,"缓冲区"建立在印度的实际控制线一边,这刚好把印度挡在了中方拥有主权的加尔万山谷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称,就像2017年的洞朗对峙一样,目前的磋商结果对于印度的士气打击很大,印军没有展示出"放手一搏"的决心,而是表现出了结束对峙的热情,而印度国内的人民正在盼望着他们能够"扬眉吐气"一次,总理莫迪还曾承诺"军人不会白白牺牲"。

他说,面对着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如果仅仅是为了意气之争发动战争实际上是非常不理智的,而印度迄今为止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包括限制中国的软件和限制中国在某些领域的投资,旨在缓解国内公众的愤怒,很难对中方造成实质性损失,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双边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中印之间未解决的问题,还会影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据悉,这一协定将会是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中国已经和多数国家达成一致。日本一直致力于印度加入,然而印度方面却顾虑重重,一旦加入了RCEP,面对低关税与中国产品的强势地位,中国商品占据印度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即使没有印度,一旦RCEP开始实施,也将会将创造全球GDP的近三分之一,这一规模将会超过包括欧盟在内的其它所有自贸区。而印度经济今年可能会迎来40年里的首次衰退,此次新冠疫情可能会使印度对中国的依赖继续扩大,以购买力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比印度大2.4倍,同时印度的人口每年增长1.1%,中国只增长0.5%,印度国内的新增人口负担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