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这一轮行情是否结束了?为什么说资本市场将进入“残酷10年”?刘晓博的语音课刚刚进行了两次更新,点击本号首页左下角的“晓博课堂”,可以听到最新的分析。】

对于楼市来说,今天有一个坏消息。

央行最新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虽然中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增,但流入楼市的比重却创出了近年来的新低,绝对值也出现了下滑。

请大家看下面这个表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2017年到2020年的4个“上半年”新增贷款、新增住户贷款和住户贷款占比情况。

所谓“住户贷款”,就是发放给个人、家庭的贷款。虽然名义上有很多品种,比如买车、买房、装修、留学、买家电、旅游等等,都可以贷款。但以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购房贷款,这一点不用我过多解释了吧。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2017年上半年“新增住户贷款”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重达到了47%,是近年来最高的。随后连续3年下降,到了2020年下降幅度最猛,从39%下降到了29%,跌了10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表格第四栏,也就是新增住户贷款的绝对值。可以发现,2020年上半年只新增了3.56万亿,也是最近4年最低的。

考虑到全国房价有一定的上涨,所以当新增贷款保持不变的时候,可以支撑的“销售面积”一定是下滑的。

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了12.09万亿,比2019年上半年暴增了25%。这说明钱是充裕的,只是没有更多地流向楼市。

为什么钱没有“更多地”流入楼市?原因有三:

第一,疫情对经济影响非常大,很多行业至今没有能恢复,比如影视、娱乐、旅游等行业。大家收入下降,对未来缺乏预期,当然不太敢买房子。

第二,国家坚持“房住不炒”,在降准降息的时候,仍然控制资金流入楼市,比如今年上半年降息30个基点,但房贷只降低了15个基点。另外,10来个城市“放松楼市政策一日游”,也扭转了部分人对楼市的预期,把购房押后了。

第三,股市个股行情的活跃,也在客观上暂时分流了楼市的资金。而把资金引导到资本市场,也是官方希望的。

或许有读者会问:为什么深圳、东莞、惠州、杭州等城市楼市仍然非常活跃,甚至出现了跳涨?

换句话说,今年上半年中国楼市为何仍然出现了局部牛市?原因不外乎:第一,这些城市有增量资金、增量人口;第二,这些城市或多或少都有利好的预期;第三,这些城市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在国际贸易充满不确定的时候,地方政府对楼市有所放松。

另外,还有一些城市比如深圳,住宅供应量长期不足,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从今年上半年新增住户贷款来看,这个资金量是偏小的,低于预期的。这种资金量,只能支撑局部牛市,很难支撑全国市场的回暖。如果下半年仍然是不到4万亿的新增住户贷款,那么相当一批城市的楼市还会是“凉凉的”。

另外,在昨天央行公布的数据里,还有以下两组数据“不太理想”:

1、狭义货币M1的余额是60.43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

M2的同比增速是11.1%,M1增速是6.5%,没有形成大牛市所需要的剪刀差。也就是说,M1增速没有远远领先M2,甚至还没有M2高。

M1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它如果增速很快,并超过M2,意味着企业把很多定期存款转为活期;此外,还在业务中获得了很多回款。这时候企业再投资、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很高,就比较容易支撑股市、楼市的大牛市。

但令人遗憾的是,M1在上个月上涨后,本月“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呈现了疲软的态势。

2、由于两个月没有降息,市场利率竟然出现了反弹,或者说出现了“加息效应”。

具体是:6月份同业拆借的加权平均利率是1.85%,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6和0.15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是1.89%,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0.6和0.15个百分点。

5月和6月没有降息之后,我就做出过一个判断:央行在轻踩刹车,如果疫情没有反复,这一轮流动性宽裕的顶点已经过去了。事实上,央行在降低MLF(中期借贷便利)的量,增加逆回购的量,把“放水”里的长期资金置换为短期,这有点为宽松“料理后事”的意味。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货币还是非常宽松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6.22万亿元。

由于有2009年放水过多、产生严重负面效应的教训,这一轮中国央行显得比较谨慎。他们非常担心未来出现大通胀,开始提前控制了。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看待当前楼市?

我的看法是:短期政策多变,是无法预期的。尤其是中美战略博弈进入深水期,再加上美国大选年,树欲静而风不止,很多政策只能跟着美国走。而房地产属于长期投资,这是它跟股市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楼市的投资要立足长远,至少立足七八年时间。如果你做好了这种准备,自有资金充裕,那么在“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城市,及其都市圈”,可以大胆投资。做好城市、片区的选择就可以了,然后就是“等时间来帮你酿造一坛好酒”。

从抗通胀的角度看,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城市的配套好的住宅,仍然是优质资产,早买永远是对的。买了,就不要在意短期的涨跌。

至于普通的三四五线城市,有用的房子(能出租、或者自用)也会被通胀推着走,但大多属于跟涨性质。短期受到当地棚改政策、楼市政策的影响。从长期看,主要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整体价值不大,或者说房子的金融属性比较小。

至于人口不断减少、产业单一的“收缩型城市”,如果没有重大机遇降临,“鹤岗化”的趋势会比较明显。也就是说,房价可能跌破建筑成本价,甚至连拆除卖废品都没有人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