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密切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以上的城镇。

卫星城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是依赖于主城的睡城,绝大多数居民在主城工作,卫星城睡觉。

第二代卫星城是半独立式,有一定的居民在本地工作,有一定数量的工厂和公共设施。

第三代是基本独立于主城,有就业机会,中心相对前两代卫星城较为现代化。

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

1

1

典型的卫星城和非典型的城市化

作为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荥阳通过建设西路外延的郑上路、中原西路、科学大道以及陇海快速路这几条东西走向的通道和市区紧密连接。若从中原区去往荥阳,16公里左右的车程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从地理距离、交通便捷程度来看,荥阳是典型的卫星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2018年荥阳三产结构发展趋势 来源/荥阳统计公报

而在城市化过程中,荥阳近十年表现的变化过程并非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从动因上看,一方面为郑州外来人口外溢带来的域外人口大量购买本地房产,另一方面为本地棚改、农村拆迁导致的本地居民“上楼”。郑州特殊的城市属性带来的“房产化”特质的城市化也是卫星城的表现。

有人说,郑州的房价底部取决于整个河南有多少家庭能拿得起30万-50万的首付,作为“强省会”的代表,这个农业产业比重极大的人口大省中心几乎是每年数百万计的毕业生不去外省、不回当地后的唯一去处。数据显示:近几年,郑州每年的净流入人口基本保持在30万左右,2019年达到了46万,基本上是一年增加一个小型县城的人口,这样的规模还是在全国人口增速已明显减缓的情况下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春节全国人口迁出城市 来源/网络

2020春节前全国人口迁出城市TOP10分别是:1.深圳、2.上海、3.北京、4.东莞、5.广州、6.苏州、7.成都、8.佛山、9.杭州、10.郑州。

2015-2020年,荥阳本地经济指数没有出现1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却迎来了快速的城市化,得益于郑州的中心地位和荥阳的区位条件。荥阳的卫星城状态还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作为主城的睡城,但又并非完全从属性,荥阳东的外来人口比例远大于荥阳西,荥阳东居民更具卫星城特征——大部分居民的工作生活在主城。荥阳的城市化更多具象表现在工作日期间上班族往返于荥阳与郑州之间的繁忙交通。

2

2

速降至1.8%后又负增长,城市化的产业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2019年荥阳GDP 来源/荥阳统计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郑州各区县GDP 来源/网络

2018年GDP增速1.8%,全市倒数,2019年调整相关统计方式方法,统计局公布增长4.1,但网友统计名义增速为负23.61%。笔者不禁感叹,荥阳的经济怎么了?

简单理解,从两个方面来看:房地产不如2016-2017年火爆了;工厂的实体企业一片惨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数据 来源/荥阳统计公报

上述图示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从2011年以来虽然每年增加值都有所上升,但是整体的速度是越来越慢。

如果让你提几个荥阳的知名企业或知名产品,你能想到什么?少林客车?其公司早就入不敷出,停业了建筑机械?面临着环保压力,机械厂不再红火。相信让绝大多数读者再想有哪些企业就很困难了,这也是当地经济的痛点——没有像样的大企业和知名产品。

其实早在十五年前,荥阳官方就意识到了产业之痛,在大河报2004年7月的一篇《荥阳“东进”大郑州》报道中,市领导详谈了招商引资、产业布局。十五年后的今天,当时的问题依然存在。

文章中谈到的招商引资项目法国达能,作为脉动生产商,之前位于郑上路京城路口东北角,已经于2017年底撤走河南粮油集团旗下的阳光油脂也已停产一年有余彼时排名全国第六的少林客车早已身陷囹圄。对于本地特色产业建筑机械和阀门,2004年不完全的统计数字是建筑机械500余家,阀门1000多家,且形成集群,总体上巍巍壮观。当时市领导丁福浩指出,许多企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局面,彼此恶性竞争,整体发展后劲不足,他们自身也要实现高科技嫁接,对老产品进行充分的科技攻关改造;同时,克服家族管理的弊端,大力引进管理人才。一语成谶,没能完成上述工作的建机行业面临着环保压力和技术落后的困局,这两年可谓惨淡。

大工厂停产了,小企业面临着淘汰转型,2018、2019的惨淡局面也就不难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近些年,荥阳也进驻了些优质企业,虏克电梯、三华科技、通冠集团、中车轨道、明泰交通等等这些在其行业里有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企业若带动产业链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才能让荥阳参与到更大行业范围、更大区域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中,进而进行价值交换,地区经济才不会如此惨淡。

3

3

国内发展比较好的卫星城

卫星城的发展就好比育儿,先备孕,胎儿逐渐长大,最后分娩离开母体,我们评判这个“胎儿”好与坏的标准是其是否独立,是否健康。

顺义作为国内特大城市北京的卫星城,其发展过程具有示范意义,顺义属于是第三代向第四代过渡阶段的卫星城,即使北京失去首都地位,大量外来人口离开北京,顺义区不会出现大萧条。

作为北京市工业第一大区,顺义区的经济以实体经济为主,目前有20家上市企业,亿元以上企业的数量颇为可观,燕京啤酒,牛栏山酒厂,鹏程食品,双大肉食,东方雨虹,曲美家具都是是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仅仅燕京啤酒厂一个厂,其员工数量一万余人,而燕京啤酒的前身仅仅是1980年的顺义县啤酒厂。顺义2015年GDP为1440亿元,人均产值全市第三,仅次于北京核心城区东城区和西城区。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讲,北京回龙观和燕郊那样的卫星城的模式是“有毒”的。其发展的动力只是相对主城区的房地产的价格优势,所以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晚上睡在远郊。其存在并未真正分散城市主城区人口,反而将城市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得了“大城市病”。

4

4

一座睡城到产业新城还需要多久?

作为强省会战略影响下的城区,荥阳相比于一般县级市有着区位优势,资源涌向郑州又不断外溢的大背景下,每年涌入的新居民在人口增速已经放缓的现在都是不错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2018年荥阳市常住人口 来源/荥阳统计公报

如果只是作为一座睡城,经常提起的宜居健康将是个伪命题,高房价、高物价、高通勤成本的生活对居民是不友好的。根据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在全国十大忙碌城市中,郑州排名第二,比北上广深市民还要忙,极少休闲时间的地方,谈宜居健康,不合时宜。

荥阳在发展实体经济上,与同等竞争序列的城区相比,不如紧邻京港澳高速的中牟、背靠飞机场的港区二者具有交通优势,也不像具有人才优势的高新区能承接更多有技术含量的项目,但和新密、登封比起来倒是离城区更近,优势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度第三批郑州科技型企业备案名单 来源/政府网站

面对着传统产业凋敝,在荥阳官方的城市规划中,对于未来产业定位是这样表述的: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和健康产业基地。以上无不需要高质量的资金、技术、人才,这也更考验城市规划者在基础设施、城市公共配套、产业导入、城市运营管理的内功。

睡城本质上是一种”开发商办社会“的现象,是“有社区而无城市”的资源不对等,无一流的公办学校,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无灯红酒绿的丰富生活,对新、老居民都是遗憾的缺失。提升卫星城段位,把睡城人口留在当地才是城市发展的机遇。

道阻且长,各位读者有什么好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