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印度与周边多国爆发边境冲突与纠纷,但均未占得什么便宜,反而让自己损兵折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高原山地部队,但整体表现却差强人意,让外界看到了其光鲜亮丽外表下的真实实力。或许是认识到了自身高原型技术装备的不足,印度紧急开始了国产步兵战车的高原测试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印度国产“茶隼”轮式步兵战车现身高原地带,展开恶劣环境下的行驶能力测试。由于专用的炮塔尚未到位,故该车车体上安装了一座BMP-2步兵战车的炮塔。“茶隼”最早亮相于6年前,在2014年的印度国际防务展上与世人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车为8x8全地形轮式战车,采用常规布局,车组乘员3人,运兵舱可搭载9名士兵。与诸多现代轮式步兵战车相同,“茶隼”也大量引入了技术成熟的民间商用动力和传动系统,诸多零部件都可在民用卡车市场上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军用车辆上使用民间商用技术已是各国惯例,新加坡“特雷克斯”八轮战车、日本13式轮式突击炮、德国“拳击手”轮式装甲车等均是如此,它们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刹车系统等都有着浓厚的“民用血统”。一方面,许多工艺质量较高的民用技术的可靠性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军用水平,故无需特意采用军标产品,利于降低生产和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一旦车辆战损需紧急维修,也便于多渠道快速筹集零配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茶隼”这里,印度人为其选择的发动机是美国康明斯公司的ISXE600型,然而这就有点尴尬了……要知道,康明斯ISXE600虽然有着600马力的强劲动力,但却并非很适合八轮装甲车。基本型“茶隼”的战斗全重为22.5吨,使用600马力发动机颇为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与基本型“茶隼”重量相当的台湾地区“云豹”八轮战车选择了450马力发动机,而这已经足以让“云豹”跑得生龙活虎了。至于日本的13式轮式战车,采用的是500马力发动机,而美国的“斯特瑞克”八轮战车,则采用350马力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车辆来说,发动机马力并非一味地越大越好。大马力发动机的尺寸和重量也大,会占用更多的车内空间,且对车辆重心造成影响,设计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用于重量配平,否则就会影响装甲车的涉水通过能力。而且,大马力发动机的油耗、噪音和震动往往也更大,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况且,即便采用了令人“叹为观止”的600马力发动机,“茶隼”的公路速度也仅是100公里/小时,并不比使用350马力发动机的“斯特瑞克”跑得快,但百公里油耗却高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考虑到印度陆军打算让“茶隼”成为高原型战车,高原地带空气稀薄、发动机功率损失明显、车辆机动性下降,故选择大马力发动机也情有可原,毕竟大马力发动机的冗余动力也大。不过,这更说明印度的国内发动机技术不过关。

比起用堆砌马力的方式保证发动机功率,我们早已使用先进的增压技术解决了发动机的高原工作问题。前不久,国产15式坦克被曝出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地带进行战术机动与射击训练,据悉15式就采用了国产增压发动机,与海军陆战队的05式两栖突击车的发动机系出同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使用增加发动机的车辆相比,盲目堆砌马力的发动机在高原地带的油耗更高,且更容易冒出滚滚黑烟,极不利于自身隐蔽。而且,ISXE600发动机在中国早已被淘汰,连民用市场都很少见,原因是排放标准不达标。

可以说,印度在没有吃透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前提下,硬让“茶隼”登上高原,实在是太折磨车了,这种拿我们玩剩的装备和技术当宝的做法,着实令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