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塔里木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 石春燕

假如只告诉你8882米,或许你第一反应就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呀!

1719年的铜版《皇舆全览图》标志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人类用了两百多年才于1953年5月29日开天辟地第一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时燃爆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珠峰是“大地之母”,像女神一样神秘莫测,登山探险家和科学家趋之若鹜,梦寐以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珠峰就在那里,看山是山,却因为超乎想象的攀登难度,8844米遥不可及,挑战者“折戟沉沙铁未销”,九死一生膜拜圣地,成功者屈指可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攀登珠峰难上难,比登天还难,攀登者武装到了牙齿,还需要大本营的支援,需要好时机和好运气。

去年大火的电影《攀登者》,穿梭时光,讲述国人雪耻明志的震撼。攀登者屡败屡战,越挫越勇,以夸父追日之神勇,迎难而上,不惧艰险,挑战极限,经历风暴、雪崩、冻伤、截肢、殉难和牺牲,最终以战天斗地的理想信念,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华儿女与珠峰比翼齐肩,把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笑傲珠峰的终极梦想,成就了比珠峰更巍昂的民族精神高度。

1

假如地下有一座珠峰,就好像戴着墨镜或者干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攀登珠峰,你还敢继续攀登吗?你可以像登山队员一样勇敢,像宇航员一样无畏,你有天大的本事单打独斗,可你能像孙悟空一样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吗?遇到风暴、雪崩、冰裂缝以及坏天气,各种你想不到的灾难和妖魔鬼怪,你有什么超级神器,“制胜宝典”和武功秘籍,有哪路神通广大的神仙指道?你的战队里有几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打硬仗的武林高手精诚合作战妖降魔,保驾护航,遭受九九八十一难还能劫后重生,成功登顶,取到真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882米,能绕一个400米操场22圈。如果再增加点难度,把8882米的坚硬钢管钻进致密的岩石里,怎么才能不绕成圈,被挤压被卡死和大幅度偏移?井位是一个点,可要找到地下埋藏石油的那一个点,可得脑洞大开,尽可能地发挥你的想象。

打了半天哑谜,其实只是想说打一口油气井就像是往地底下攀登。不是疯子,不是黄粱一梦,不是天方夜谭。塔里木的油气藏大都埋藏在超深地层,就像珠峰一样等着你去攀登。从6000米到7000米再到8000米,步步为营,伏妖降魔。每年钻探6000米以上超深井超过110口,占到我国超深井钻探的一半以上,钻探的7000米以上超深井占到我国超深井数量的七成以上。往上攀登珠峰难,往下攀登“地下珠峰”更不易。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元勋朱光亚院士曾说:“原以为搞航天工作‘上天’很难,没想到搞石油钻井‘入地’也很难。”

以前人常说“有本事你把天戳一个窟窿”朱院士这样的科学家干成了。同理“有本事你把地钻一个窟窿”塔里木石油人干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地层打交道,看不见摸不着,困难大得不得了,现在科技进步了,有万米钻机,有PDC钻头,但谁能保证一直是好天气,一直有好运气呢?地层看不见,岩芯也不过是雾里看花,科技工作者又不是孙悟空,能钻进岩层里看个明白,地下的岩层到了七千米、八千米深,那下的套管如同面条一样软漂漂的不服从指令。科技工作者不是火眼金睛的孙猴子,又必须是火眼金睛的孙猴子。要从一块石头,一块岩芯来判断几千米之下有没有油,没有火眼金睛的功力能行吗?

2

科技工作者常驻钻井现场,无数次在图纸前凝神苦思,收集一切可能收集到的资料,开展相关实验,加班加点研究计算,探讨方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串“36524”的“数字密码”,即1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都是待命状态。有时候为了第一时间得知井下的具体情况,现场的一线工人和办公室里的科研人员同时加班加点到凌晨两三点钟是家常便饭。从事钻完井现场工作,需要更长时间待在前线,甚至两三个月都回不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危险来临时,他们又是冲在一线的战士。刘洪涛清晰地记得,2018年冬天,一口井遇到异常高压,他冲上钻台接油管挂。当时身背的氧气只够用40分钟,他在钻台上工作了40分钟,终于接上。下钻台时,他的腿都软了。如果再晚几分钟,如果溢出的气体里有毒,后果不堪设想。他们就是用这种精神顽命攻关,终于实现了安全快速穿越深地钻完井“禁区 ”,一点点地勾勒出了可通往8800米以下的“寻宝路径”,开启了地下深层油气宝库的大门。

当轮探1井开钻时,塔里木科技工作者就开始了向“地下珠峰”攀登。轮探1井地质资料极度匮乏,尤其在井深6800米后可参照的邻井资料几乎为零,面对着超深、超高压、超高温、高含硫等钻探难题,存在溢流、垮塌、钻具易疲劳损坏等风险,现有钻井技术面临着极大的考验,科技工作者锲而不舍向下攀登,超越自我,挑战新的深度!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金箍棒,不当大师兄。没有捷径可走,没有作业可抄,必须自力更生,攻坚啃硬。历经十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塔里木科技工作者突破了深地复杂压力系统安全封隔、复杂难钻地层快速钻井、极端环境下井筒完整性三大关键技术瓶颈,针对轮探1设计了非标井身结构、非标套管和高性能钻具,发明了各种提速利器,实现了深地钻完井从“打得成”到“钻得快”再到极端服役环境下“建得好”,确保轮探1井横空出世,井深8882米一举打破了亚洲纪录,成为亚洲陆上第一深井,在“死亡之海”里钻探出大国深度,堪称“地下珠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不光成功登顶,更令石油人欢欣鼓舞的是2020年1月19日轮探1井成功出油出气,经酸压测试,折日产原油133.46立方米、天然气4.87万立方米,创造了最深出油气井纪录。这不仅标志着塔里木盆地寒武盐下超深层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证实了塔里木盆地8200米以深地层依然发育原生油藏和优质储盖组合,也代表着塔里木的钻探技术水平成功跻身国际领先之列。

三十年如一日,塔里木人寻找大场面,建设大油气田的初心不改,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三老四严”的作风攻坚克难,潜心科研攻关,用科技利器强力支撑起油气持续稳产上产的决心一以贯之,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为西部大开发竖起了一座更高的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当年钻探的绿皮火车速度提升到现在的高铁速度,从当年的千米浅地层勘探到现在攀登一座又一座地下高峰,令塔里木科技工作者骄傲的是,在“一个被摔碎的盘子,然后又被踹了几脚”的塔里木盆地已经成功钻探6口8000米以上超深井,正向着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山峰数量冲锋,凯歌在大漠回响,这是塔里木油田人的骄傲!

来源:石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