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军事行动已经不再是之前所提倡的三维作战,而是现在全维作战。海、陆、空、太空全天候作战。但是之前只有美国有太空主导权,我国也是租用美国GPS系统进行定位导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军事上完全依赖他国技术,无疑是将中国军事机密拱手相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国开始自主研发北斗定位导航系统,以此来规避我军军事机密被窃取的风险。在6月23日,我国终于将最后一颗北斗卫星送上太空,随着这颗“收官之星”到达岗位,我国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收官之星”推迟真相

根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北斗“收官之星”本计划于6月16日发射,但是却在发射前一晚取消了此次卫星发射任务。6月15日,随着发射计划到尾声,本以为我国终于不必再因定位导航方面受制于他国,但好事多磨,在发射前的关键时刻,工作人员检查出一个了故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星发射前进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当时,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经按照规定流程完成推进剂加注,随时可以进行发射任务。可是在20时,工作人员检查出一个减压阀故障,减压阀上出现了鸡爪形裂纹。

一个暂停,挽回数亿损失

据报道,在发现问题后,发射任务指挥部立即中止发射任务,要求“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原话)。而当时运载火箭推进剂已经加注完成,航天燃料要求甚高,一旦加注完成,若不立马进行发射,而是进入停滞,在夏季较高温度下,运载火箭中已经加注的推进剂就可能不再合格。

但是问题不能不排除,工作人员随后开始了全天候作战。通过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火箭助推器完成了泻出,再加注,过程中还发现了法兰盘螺栓被腐蚀等突发情况,为了不把一丝隐患带上太空,工作人员开始了重新换装法兰盘螺栓的操作流程,经过精准操作,排除万难之后,6月23日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本次过程,在损失加注剂和损失一个运载火箭和北斗卫星的选择中,航天人做出了选择,通过及时的暂停,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挽回了数亿损失。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能够高速发展,自然离不开背后研发人员,操作人员的坚守。也正是他们在付出,才能换来我国人民在安坐家中享受和平。因为他们在努力,才使得北斗“收官之星”顺利进入预定航道,完成全面部署,让我国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