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绿色低造价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技术助力脱贫攻坚

副)解决了传统水泥“怕土”的弱点,可将建筑废料循环利用

7月14日,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第一书记”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就地取材、绿色环保、低造价混凝土”应用推广培训会在新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会议室举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新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河南商会、新疆路之星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推广培训会。

绿色低造价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技术是针对传统水泥混凝土技术的一次科技革命。该技术是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发起的中关村中科公路养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由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勇(交通运输部公路西部协同创新平台主任、国家万人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为代表的科学家团队牵头,带领老、中、青相结合的专家团队联合国内相关知名科研院所、高校等,历时近10年研发出的高新技术材料及装备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勇介绍,目前已形成了2个绿色高性能改性水泥核心改性剂、多种绿色高性能水泥专用生产配方、众多就地取材材料(包括多种天然戈壁土材料、沙漠风积沙、废旧建筑垃圾、废弃钢渣等)绿色低造价高性能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关键实用配方、自动化移动智能拌和装备的四重关键技术体系。

据介绍,这项技术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核心技术,首次采用绿色高性能改性水泥,无需经过水洗及多道筛分加工工艺而直接实现100%循环利用、将其变废为宝生成各种标号绿色环保水泥混凝土建材。

目前,相关绿色低造价高性能混凝土已在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克州、和田、塔城、伊犁等地推广应用,应用领域涉及市政、公路、水利、机场、地铁、矿山治理等,并正逐步辐射输入到甘肃、西藏、青海、内蒙、宁夏、四川等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传统混凝土技术对比,此项技术可节约综合工程造价达50%,节约工期50%;可以为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建设及养护提供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同时解决当地农民科技精准扶贫就业,为贫困地区农村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南疆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目标。

“一台就地取材绿色移动自动拌和工厂可以带动十人就业,一个乡或者几个村就可以组建一个绿色移动自动拌和混凝土施工队,通过这种绿色科技扶贫工厂的模式,可有效带动贫困地区村民脱贫致富。”黄勇说,该模式目前分别计划在墨玉县、于田县的两个村由第一书记牵头进行推广实施。预计规模化推广以后,可带动千名以上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

据了解,绿色低造价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技术工程应用中各项质量检测及验收评定指标均满足现行国标及行业标准,相关材料及设计、施工标准——中国建设协会行业标准《道路工程高性能水泥及混凝土技术规程》由黄勇主编,目前已通过中国工程建设标委会审核,计划由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年8月正式印刷颁布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