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都不顺,唐伯虎和王阳明的人生却错位:唐成浪子,王成圣人

世人眼里的唐伯虎,估计还停留在周星驰电影里所饰演那个角色,风流才子、文武双全、能言善辩、情场高手,但真正历史上唐伯虎的一生并没有影视中那样如意,实际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挫折与不顺。

和唐伯虎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个才子,王阳明。他的名气或许没有唐伯虎那样大,但是他的才华绝对不在唐伯虎之下,应该是旗鼓相当的,他俩的仕途都是相当的坎坷,但是结局却迥然不同,一个终成浪子,一个成为圣人,这种人生的错位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唐伯虎交友不慎,为人轻狂

唐伯虎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家庭条件并不差,自小聪明伶俐、天赋异禀,称得上天才。早在唐伯虎16岁时,他就拿了秀才考试的第一名,但是天意弄人呀,他父亲去世了,之后母亲也走了,如此重创之下,无疑对他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唐伯虎27岁的时候,他决定进京赶考,考取一个功名,其实以唐伯虎的才华足以可以拿下当时的"三元"。但是,天才的命运往往都是命途多舛的,当年唐伯虎在进京赶考的路途中,结识了一个好友,名字叫徐经,这个人也是商人世家,是当地的首富,家财万贯,商谈之下这两人一同出发进京赶考。

在这次考试中,负责出题的正是唐伯虎的老师,当时这个徐经自觉自己不太行,就想通过别的门道提高自己,于是利用钱财去贿赂了主考官的小书童,结果这个小书童贪财,很快便泄漏考题给徐经了。结果考完之后,就只有唐伯虎和徐经紧扣主题,答的非常完美,其余考生皆不尽如意,这让朝野中的某些政敌很郁闷,怎么到最后只有考官的两名弟子上榜,于是就向皇帝挑明考官泄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告,可是将两人的前程皆毁掉了。大理寺介入调查,证实了徐经作弊,与徐经交好的唐伯虎自然脱不了嫌疑,自恃高才的唐伯虎名声尽毁,这一下可谓是轰动了学士界。

唐伯虎这一生都不得志的关键原因,其一是交友不慎,其二就是自己为人有些轻狂了。

王阳明胸怀天下,被贬乡野

王阳明的父亲是一个状元,所以他也是个实打实的富二代,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王阳明也是一个天才少年,才华横溢,当年一下就考中了举人,王阳明在起步的时候还是蛮顺畅的,比唐伯虎好一点,一直在平步青云地往上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王阳明34岁时,他的人生转折点出现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瑾残害忠良,王阳明很多的同僚都被无辜杀害了,王阳明很是不解,这么忠贞的人你怎能说杀就杀。于是向皇上递上了诉状,结果被大太监刘瑾发现,下令杖打40,这对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羞辱,不光是耻辱,打的皮开肉绽走路都不行,更是没脸面,之后还把他发配到偏远的地方。

同为逆境,两人的选择却截然不同

唐伯虎在经历了"泄题案"之后,被贬至乡镇,做一个县衙小吏。可是他并不愿意屈尊下去做一个小官,便回家归隐,之后家人的离去,加上官途不顺的打击,意志逐渐消沉,自甘堕落的人生就这样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宁王正在招揽天下的贤士,这位当时名震江东的唐伯虎被宁王纳入麾下了,可唐伯虎又不傻,知道你宁王在"玩火",想叛变,我怎么能跟你去干这些,于是装疯卖傻,最终逃离了宁王的魔掌。

最后唐伯虎终身不能入世,沉重的打击致使唐伯虎一蹶不振,终日沉迷于酒色、丹青等等,终成一名浪子。

反观王阳明在同处逆境时,其心性与态度和唐伯虎就很是不同了。一介秀才,但从小就熟读兵法,拥有一颗强劲的心,被贬乡野之后,他并没有自甘堕落,他写道:"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拥有这样的豁达情怀,也使得后来王阳明能够大展宏图。其实唐伯虎和王阳明最后的一次交际,还是当年王阳明攻打宁王时,当时宁王筹备了30多年的一个叛变,被王阳明用短短35天的时间就给屠灭了,可见此时的王阳明是有多强。

心学造就完美人生

同样的仕途不顺,同样的身处逆境,但是到最后王阳明被世人称为圣人,而唐伯虎却成为了一个浪人,造成这样的结果,本质上是两人的世界格局不同,心性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阳明自小就熟读儒家、佛家等学派,他一生所遵循的"心学"理论,其核心便是"知行合一,以致良知",他曾对自己的弟子讲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只是大家不自信,最后都自埋了而已",只有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出一番成就,最终成为圣贤。

王阳明是一个全能的人,每一个理论都不会是纸上谈兵他的"心学"富有实践性